Northern Rosella
English name:Northern Rosella
Scientific name:Platycercus venustus
【地理分布】
北澳玫瑰鹦鹉(拉丁名:Platycercus venustus,英文Name:Northern rosella)也被称为布朗氏玫瑰鹦鹉或黑颈玫瑰鹦鹉,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北部,从卡奔塔利亚湾至阿纳姆地,西至金伯利地区。
【外形特征】
体长约28厘米,体重大约85克。喙乳白色,头部除下颚和下巴略带白色外,其余部分均为黑色。下体、背部下方和臀部呈现淡黄色,并带有黑色边缘,色彩肌理细腻形成层次感。脖颈后方、肩部和肩部羽毛黑色,边缘淡黄色,形成强烈鳞片效果。翅膀小羽黑色,中翼及大翼外缘呈蓝灰色。尾巴顶部为铜绿色,尾间渐变为蓝色,末端白色。雌雄羽毛相似,但雌鸟较为暗淡。幼鸟颜色更暗,头部散有红色斑点,腹部红色分布较稀疏。
【鸣叫特征】
北澳玫瑰鹦鹉多于林地及开阔草原中活动,常单独或成小团体出现,偏好靠近河流和峡谷植被地带。其鸣叫声是飞行时的双音或三音的“kwe-kweep!”或“kwe-kwee!”以及栖息时的一系列快速哨声“wee-wee-wee-wee-wee”。它们性情较为害羞内向,不群居,偏好宁静而不嘈杂的环境。
【生活习性】
北澳玫瑰鹦鹉为食草性,主要食物来源包括种子(尤其喜爱桉树和草籽)和花蜜。它们通常在冬季在贴近水面的树洞中筑巢繁殖,每次产2至5个白色、微光泽的蛋,孵化期为19到20天,幼鸟靠白绒毛覆盖,自行在巢穴内度过近一个月。孵化后大约再需7周方能出巢,期间由双亲共同抚育。幼鸟经常同父母生活一年以上,共同觅食。
【繁殖习性】
北澳玫瑰鹦鹉为食草性,主要食物来源包括种子(尤其喜爱桉树和草籽)和花蜜。它们通常在冬季在贴近水面的树洞中筑巢繁殖,每次产2至5个白色、微光泽的蛋,孵化期为19到20天,幼鸟靠白绒毛覆盖,自行在巢穴内度过近一个月。孵化后大约再需7周方能出巢,期间由双亲共同抚育。幼鸟经常同父母生活一年以上,共同觅食。
【外型辨识】
不同于其他玫瑰鹦鹉,它的颈部和头部为黑色,脸颊颜色与北部玫瑰鹦鹉不同。西澳大利亚亚种hillii其脸颊呈蓝色,而指名亚种则呈白色或相似纯白色。
【保护状况】
北澳玫瑰鹦鹉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无危级别。尽管数量稀少,但它们分布广泛,种群稳定,燃烧和放牧可能会对其生存带来威胁。因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进出口或贸易该物种须取得特许。
【地理分布】
北澳玫瑰鹦鹉(拉丁名:Platycercus venustus,英文Name:Northern rosella)也被称为布朗氏玫瑰鹦鹉或黑颈玫瑰鹦鹉,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北部,从卡奔塔利亚湾至阿纳姆地,西至金伯利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