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ELECANIFORMES > Threskiornithidae > Platalea > Black-faced Spoonbill
Black-faced Spoonbill

Black-faced Spoonbill

English name:Black-faced Spoonbill

Scientific name:Platalea minor

【简介】
黑脸琵鹭(英文名:Black-faced Spoonbill,学名:Platalea minor)是加拉帕戈斯鹈形目鹮科琵鹭属的鸟类,又称饭匙鸟、琵琶嘴鹭。因其弯曲扁平的长嘴形状酷似中国古乐器琵琶而得名,数量稀少,为全球濒危物种之一。

【外形特征】
黑脸琵鹭体型较大,体色雪白,拥有一个独特扁平且先端膨大的长嘴,覆盖全身的纯白色羽毛和腹部。最显眼的特征是脸部具大片黑色裸露皮肤。成鸟头部装饰有长丝状金黄色冠羽,非繁殖季节此特征不明显。雌雄在羽毛上无明显区别,但雄性通常体型较大,尤其在脚和嘴的长度上。幼鸟嘴尖和脸部皮肤主要是黑色。

【生活习性】
黑脸琵鹭偏好栖息于湿地,如湖泊、水塘、河口、沼泽、海边红树林、农田水边等,喜欢与多种涉禽混群。主要捕食水生无脊椎动物、鱼虾和软体动物,觅食时通过扫动长嘴搜索水中的食物。飞行姿态优美,翅膀缓慢拍打,颈部和腿部保持伸直。迁徙时,途经中国东部海岸,途中会在特定地点短暂停留。

【鸣叫特征】
成鸟在繁殖期间会低沉地鸣叫“ubuu ubuu”。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在3月至8月,黑脸琵鹭营巢于小岛或悬崖的树木上,巢为草本植株构成的平盘状,每窝产4-6枚卵。蛋为长卵圆形、白色并带有浅色斑点。孵化期约为35天,雏鸟完全依靠亲鸟捕食孵化,喂食贝类、小鱼或虾,一个后即可离巢,随亲鸟越冬至10-11月。

【外型辨识】
黑脸琵鹭与白琵鹭相比,区别在于体型较小,嘴全黑,脸部的裸露部分均为黑色,并且幼鸟和成鸟在嘴色和面部颜色上有明显差异。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列为一级濒临绝种保育类野生动物,已被升至一级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物种区别】
没有专门关于物种区别的描述。

【保护状况】
黑脸琵鹭在全球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7)中列为EN(濒危)等级。保护措施已有所改善,但依然面临生态威胁。

【地理分布】
繁殖期间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东北部、朝鲜半岛以及部分中国东北部地区,而越冬季见于越南北部、中国南部与台湾、香港等地也偶有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