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nbow Pitta
English name:Rainbow Pitta
Scientific name:Pitta iris
【简介】
彩虹八色鸫(Pitta iris),属于雀形目八色鸫科,是一种小型鸟类。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中北部,包括北领地的顶端和西澳大利亚的金伯利沿海地区。
【外形特征】
彩虹八色鸫体长约16至18厘米,重量介于55至72克。成鸟头部及颈部为黑色,并带有栗色冠纹;背部呈现鲜艳的橄榄绿色,翼上小覆羽有明显的蓝紫色斑点,其余上翼覆羽带有金色光泽。下体大部分为黑色,有淡黄色细毛,下腹部和下尾羽呈鲜艳红色,嘴巴黑色,脚部颜色为暗粉色至银灰色或灰红色。成鸟的外观区别不大,但约60%的成鸟在绿色和蓝色的上体上有暗色条纹。幼鸟体色更为暗淡,头顶缺少栗色,翼上蓝色斑点减少,腹部淡粉色,眼周有白色斑点,喙基部橙色。
【生活习性】
彩虹八色鸫主要生活在季风雨林、廊道森林、藤本灌木及偶尔的竹林和红树林边缘,栖息海拔高度在海平面至380米之间。这种鸟类主要以蚯蚓、蜗牛和其他昆虫为食,偶尔捕食蜘蛛、蜈蚣、马陆等节肢动物,甚至小型爬行动物如青蛙或蜥蜴。它们通过跳动式前进在地表搜寻食物,会用脚扒开落叶层来寻找猎物。
【鸣叫特征】
该物种常发出双音节哨声,音调被人们描述为类似于“我想要一根鞭子”(WOAH weefoo / WOAH woo);通常在10月至12月期间重复这样的系列鸣叫;同时,在受到惊吓时会发出响亮而尖锐的“keow”警报声;还有一种柔和的类似猫叫声,用于求偶展示。
【繁殖习性】
彩虹八色鸫的繁殖季节为十二月至四月。通常由雨季的到来触发。繁殖巢通常由双方共同搭建,位于树木的叉枝、棕榈冠顶、水平树枝、攀援植物或根旁,高度范围从地面到20米间的变化。每个巢窝平均产卵约4枚,孵化期约为14天,且双亲均参与孵化。幼鸟孵化呈现无毛状态,大约14天后离巢,之后继续接受父母的喂养1-3周左右。
【外型辨识】
头部黑色,拥有侧冠纹;橄榄绿的背部,下腹部红艳;蓝色肩部竖斑块,这些特征使得彩虹八色鸫与其他同属的其他物种有所区别。Western亚种类Pitta i. johnstoneiana相对于指称种类较小,冠纹较大,翼斑也更加明显。
【保护状况】
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为“无危”物种。虽然地理分布不广,但在其地域内往往较常见,尤其是在卡卡杜国家公园,这里单群鸟的数量可以达到每10,000平方米一只的密集度。
【地理分布】
彩虹八色鸫全球分布范围约为259,00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中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