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rland Chat
English name:Moorland Chat
Scientific name:Pinarochroa sordida
【简介】
山岩䳭,又称莫兰德聊天鸟,学名为Pinarochroa sordida。属于雀形目、鹟科、山岩䳭属。
【外形特征】
山岩䳭是一种中型鸟类,体长14至15厘米,体重为18至23克。上体呈均匀的暗灰褐色,眉线淡灰,耳羽暗褐色,翅膀边缘淡灰蓝色,尾巴中央黑色,形似倒T图案。下体为淡黄褐色,眼睛深棕色,喙和腿均为黑色。成鸟及雄鸟外观相似;幼鸟背部有浅色条纹和斑点,胸部有暗色斑点。
【生活习性】
山岩䳭常见于高海拔地区,栖息在高山草地、荒野以及岩石斜坡,主要位于海拔3,400米以上的区域,偶尔低至2,100米。它们在树丛、竹林边缘、苔藓草地以及车辙路等地筑巢。
【鸣叫特征】
山岩䳭的鸣唱可被描述为响亮的金属哨声,伴随一系列杂乱而不悦耳的麻雀般叽喳声,其间穿插着尖厉的叫声。其叫声中,会有悦耳的金属声“werp-werp”及尖锐的警报声。
【繁殖习性】
山岩䳭在埃塞俄比亚的繁殖期通常为2月至3月、5月和7月,在东非则于1月、2月、6月至9月和12月。该鸟筑造的是大型且松散的杯状巢,内部用草制成的巢巢窝,内衬植物绒毛、苔藓、毛发和羽毛,置于岩石裂缝、草丛边或大金盏花裂缝中。每窝通常产卵3枚,蛋壳为蓝底黑色或带紫斑点和条纹。
【外型辨识】
山岩䳭通过其特有的黑白尾部图案能够与其它相似色彩的聊天鸟区分开来。它们的栖息处与其它同类物种不同,一般分布在海拔较高且相对险峻的区域。
【保护状况】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估,该种鸟类被列为无危(LC)级别,在埃塞俄比亚的高地两侧较为常见,但在2,100米以下地区较少见。在东非的大部分地区常见,但于2,300米以上逐渐变得稀少。在坦桑尼亚的乞力马扎罗山上,除了海拔3,400米以上的地带,该鸟类更为常见。
【地理分布】
山岩䳭栖息于东非的高山地区,尤其包括埃塞俄比亚、肯尼亚、乌干达等地的高海拔区域。该鸟类之名“Pinarochroa”源自希腊语,意为“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