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te-wedged Piculet
English name:White-wedged Piculet
Scientific name:Picumnus albosquamatus
【简介】
白尾姬啄木鸟(学名:Picumnus albosquamatus),是一种属于鴷形目啄木鸟科的小型姬啄木鸟。这种鸟类活跃于南美洲的干燥森林和茂密草原地带,以其橄榄棕色的背部和斑点白色的身体区域为特征,胸部为白色,带有密集的黑色鳞片或斑点。
【外形特征】
白尾姬啄木鸟的体长约为10至11厘米,重量约9至11克。雄鸟头部前额红色,顶部为黑色;前额有一宽度显著的红色羽毛,并向后延伸至颈部。鼻羽和眼睑呈淡黄色,被黑色线条穿过上额。上体呈暖棕色至灰褐色,有时具有淡色的尖端,次级及三级飞羽外缘有宽阔淡黄色边缘。胸部和腹部白色带淡黄色,胸部带有狭窄的黑色羽毛边缘,形成鳞片状效果,下腹部略带条纹,下翼则为淡棕色,覆羽白色。雌鸟头部无红色,而呈黑色。幼鸟颜色较暗,图案的对比不明显,外观条纹状。白点姬啄木鸟(亚种guttifer)羽色更深,对比更鲜明,上体有更明显的黑心淡边羽毛,喉部和胸部边缘更宽,下体温暖淡黄色且带有宽黑楔形,雄鸟头顶有更多红色。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在较为干燥的热带草原森林(cerrado)的密林部分,有时也会出现在河岸林中。它们分布在低地至丘陵地区,高度可达2100米。根据已知的记录,这种鸟类可能具有定居性,并以昆虫幼虫为主要食物来源。
【鸣叫特征】
白尾姬啄木鸟发出高音颤音,声音持续约1至2秒,形如“tititititititititititi”。
【繁殖习性】
关于白尾姬啄木鸟的繁殖信息仍然不多。在玻利维亚,幼鸟从5月末到12月被收集;在马托格罗索州,从6月到12月进行繁殖。在9月发现一处1.5米高围栏柱上的巢洞,已经处于挖掘状态,该巢洞宽约3厘米。另外,本次研究还记录了9月到4月的筑巢活动,并于7月、11月和12月观察到喂养雏鸟的情况。
【外型辨识】
该物种与白斑姬啄木鸟、眼斑姬啄木鸟和赭领姬啄木鸟容易混淆。亚种guttifer比指名亚种大,颜色更深,腹部呈现出温暖的淡黄色。
【保护状况】
IUCN将其列为无危(LC)。它在巴西北潘塔纳尔并不罕见,也分布在巴西利亚、马托格罗索潘塔纳尔以及瓜马莱斯高原国家公园。
【地理分布】
这种鸟类遍布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和巴拉圭。指名亚种主要分布在玻利维亚中北部、东部、阿根廷西北部、巴西马托格罗索州西南部和巴拉圭北部,而亚种guttifer出现在巴西东部和中部,从帕拉和马拉尼昂南部到马托格罗索和圣保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