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backed Woodpecker
English name:Black-backed Woodpecker
Scientific name:Picoides arcticus
【简介】
黑背三趾啄木鸟(学名:Picoides arcticus)属于䴕形目啄木鸟科,广泛分布在北美的针叶林地区。它们中等体型,长约23厘米,体重介于61-88克之间。
【外形特征】
体长约23厘米,翼展约123-134毫米。头部和上体呈纯黑色,下体白色,并有横向的黑色斑纹分布于侧腹部和大腿。初级飞羽具有黑白相间的条纹,尾羽白色边缘,面部拥有一道显著的白色眉纹延伸至颈部后方。雄鸟头顶中央为明显的黄色斑块,而雌鸟整个头顶为黑色,无黄色斑块。幼鸟外观相似,但颜色稍暗,黄色斑块缩小或消失,下体带有淡黄色调。所有年龄阶段的个体每只脚仅有三个指爪,其中两个朝前,一个向后。
【生活习性】
黑背三趾啄木鸟偏好在受火灾影响的针叶林区活动,尤其是在树木受损后经数年仍保持疏林结构的环境中。这些树木富含蛀虫,通常是它们的主要食物来源,如天牛和吉丁虫。它们会长时间停留在死树上挖掘树皮以捕获深藏的昆虫幼虫。飞行直接而迅速,伴有轻微的波动。
【鸣叫特征】
该啄木鸟的鸣叫声为短促且带有金属质感的“pick”音,尾音处速度略快,与同类有所区别。鼓翼声缓慢,逐渐加速。
【繁殖习性】
黑背三趾啄木鸟每年繁殖一次,通常在4月至5月期间,选择在枯死树木中挖掘巢穴以筑巢。通常每窝产卵3至4枚,并由雌雄共同孵化,孵化完成后需约24天左右才能离巢。雄鸟负责夜间孵化,母鸟则肩负大部分日常孵化职责。
【外型辨识】
与相近种类的美洲三趾啄木鸟相比,黑背三趾啄木鸟更倾向于深色背景,头顶黄色斑块较小且较为单一,而雌性头部则为纯黑色,而不是淡色条纹。此外,其鸣叫和鼓翅节奏与美洲三趾啄木鸟也有显著差异。
【保护状况】
黑背三趾啄木鸟的现状在IUCN红名录中被评为无危(Least Concern)。
【地理分布】
繁殖区域延伸至加拿大中南部和阿拉斯加,北及美国西北部、明尼苏达州、密歇根上半岛、纽约阿迪朗达克山脉及新英格兰地区。非繁殖季节,这些鸟种可能会偶尔迁移到加拿大东南部或者美国东北部。
【物种区别】
与相近种类的美洲三趾啄木鸟相比,黑背三趾啄木鸟更倾向于深色背景,头顶黄色斑块较小且较为单一,而雌性头部则为纯黑色,而不是淡色条纹。此外,其鸣叫和鼓翅节奏与美洲三趾啄木鸟也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