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Picathartidae > Picathartes > Grey-necked Rockfowl
Grey-necked Rockfowl

Grey-necked Rockfowl

English name:Grey-necked Rockfowl

Scientific name:Picathartes oreas

【简介】
灰颈岩鹛(学名:Picathartes oreas),隶属于雀形目岩鹛科岩鹛属,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鸟类。它们生活在非洲喀麦隆南部、尼日利亚北部、加蓬及刚果西北部等地区,特别偏好雨林中的崎岖地带,且倾向于靠近水源的地方。

【外形特征】
灰颈岩鹛的体长约为33到38厘米,尾部长约14厘米;体重大约在200至250克之间。此鸟类有蓝色和红色的裸皮部分,头部几乎无羽毛,前额和上喙基部皮肤为蓝紫色,后冠和颈部背部皮肤为深红色,两颊和眼周覆盖有黑色的裸皮。它们上体和尾部的颜色为暗灰色兼蓝,并具有一条明显的黑色翼带。喉部到上胸为淡灰色,其余身体部分呈现出柔和的金黄色或淡黄褐色。虹膜呈深棕色,喙为黑色,腿和脚为银灰色。

【生活习性】
灰颈岩鹛通常是绝大多数时候都很安静的鸟类,有时会发出短暂的响亮嘶嘶声‘wheet’,在喂食时也会有轻声的‘peep’,巢边有低沉的‘ga-a-a’叫声。它们多生活在雨林中的岩石地带,靠近水源的地方。喜欢海拔相对较低的区域,但喀麦隆的岩鹛也能够在海拔1800米的地方找到。它们非迁徙鸟类,可以忍受一定的干扰。

【鸣叫特征】
灰颈岩鹛在喂食时会发出轻声的‘peep’;巢边有低沉的‘ga-a-a’叫声。

【繁殖习性】
在雨季灰颈岩鹛进行繁殖,一般一年两次,在洞穴、岩石缝隙或桥下等隐蔽地点筑巢。巢用泥巴、根须和纤维构成,蛋的数量通常为两个,孵化期为21至24天,雏鸟期约24天。

【外型辨识】
与白颈岩鹛相比,灰颈岩鹛颈部呈灰色,头侧和颊部有黑色裸皮,而白颈岩鹛的颈部为白色,头侧和颊部为黑色。这意味着仔细观察鸟类颈部的颜色分布可以帮助区分这两种岩鹛。

【物种区别】
与白颈岩鹛相比,灰颈岩鹛颈部呈灰色,头侧和颊部有黑色裸皮,而白颈岩鹛的颈部为白色,头侧和颊部为黑色。

【保护状况】
灰颈岩鹛在2012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易危(VU),同时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中受保护。这表示灰颈岩鹛种群数量面临下降的趋势,并且受到国际贸易的限制,以防止进一步的物种数量下降。

【地理分布】
灰颈岩鹛分布在尼日利亚东南部、喀麦隆西南部至加蓬西南部以及刚果共和国的西南部,包括比奥科岛在内的部分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