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ntain Leaf Warbler
English name:Mountain Leaf Warbler
Scientific name:Phylloscopus trivirgatus
【简介】
山柳莺(学名:Phylloscopus trivirgatus),俗称Mountain Leaf Warbler,是一种小型雀形目柳莺科的鸟类。主要分布于马来半岛山区、大巽他群岛和小巽他群岛西部的山地雨林中,属于留鸟。
【外形特征】
山柳莺体长10至11厘米,体重约9克。其上体颜色多样,从橄榄绿到灰绿色不等,下体则通常呈现鲜黄色或灰绿色。该品种具有显著的头部对比图案,如深色眼纹、淡色眉线和黑色条纹与明亮的中黄色冠纹两侧交替分布。喙部为暗角质色,镰形分布,下颌基部为白色或淡粉棕色,腿灰色或粉红色。幼鸟在色彩上不如成鸟鲜明。
【鸣叫特征】
山柳莺鸣叫声音独特,类似一系列高音颤音,可被听为连续急促的“tisiwi-tsuwiri-swit”,类似于快速模糊的高音短语。其叫声多变,除了高频率的“cheecheechee” 音色外,还有金属般的“tersiwit” 以及警觉的叫声。
【生活习性】
该物种偏好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地常绿阔叶林,偶尔也会出现在次生林或卡苏里纳森林。它们通常单独或成对觅食,有时则结伴于单种或混合鸟群中。主要捕食小昆虫与幼虫,尤其是蚂蚁和鳞翅目幼虫。觅食时,它们在森林中层或树冠层穿行,偶尔悬停捕食叶缘的昆虫。
【繁殖习性】
山柳莺的繁殖周期从2月持续至8月。繁殖期间卵呈白色且带有红棕色斑点。它们通常在地面或河岸洞穴内筑造穹顶状的巢,并每窝产2至3个蛋。具体孵化期、育雏期等繁殖细节尚未完全明确,但巢穴易受害于中杜鹃和暗色鹰鹃的寄生现象。
【外型辨识】
与其他柳莺相比,山柳莺的显著特征在于其独特的头部图样和鲜明的上体下体对比。亚种间识别主要是通过头部颜色差异分辨,如有明显的黄色中冠纹与黑色侧冠。尽管各亚种在某些体色上存在细微差异,但头部的视觉对比是它们最显著的识别标志。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评估,山柳莺被列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山柳莺的地理范围集中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东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区域。具体形态亦可在华莱士区的相关岛屿中出现,如印尼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和东帝汶。
【物种分类】
山柳莺属于脊索动物门下的脊椎动物亚门,再归入鸟纲、今鸟亚纲、今颚总目的雀形目,最终定位在莺科内的柳莺属,广泛存在于大片太平洋岛屿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