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Phylloscopidae > Phylloscopus > Blyth's Leaf Warbler
Blyth's Leaf Warbler

Blyth's Leaf Warbler

English name:Blyth's Leaf Warbler

Scientific name:Phylloscopus reguloides

【简介】
西南冠纹柳莺(学名:Phylloscopus reguloides),又称布氏冠纹柳莺,属于雀形目柳莺科柳莺属的鸟类。该物种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中国南部及喜马拉雅山脉直至北巴基斯坦地区。

【外形特征】
西南冠纹柳莺体长为10.5-12厘米,体重约为6.2-9.4克。头部具有一条明显的黄橄榄色冠纹,两侧较暗橄榄色,后方颜色加深。上体呈橄榄绿色,翅覆羽尖端黄色,形成两条宽广的翼带。尾羽和飞羽呈深棕色,最外侧两根尾羽有狭窄的白色内缘。喉部和下体为白色泛黄,尾下覆羽为淡黄色。腋羽为亮黄色。虹膜为深棕色,上嘴为黑色,下嘴黄色或橙黄色,腿色变化较大,从绿色到黄色不等。

【鸣叫特征】
西南冠纹柳莺的鸣叫特征为频繁重复的双音节“pit-cha”或“pit-chee”以及三音节“pit-chew-a”或“tiss-oo-eet”。此外,它还有一种类似颤音的多重音节鸣唱“pit-chew-ee pit-chew-ee pit-chew-ee”或“zit...wher-chee-tee, whee-chee-te-wheet”,还有“chi-ti chi-ti ch-ti chi-chi pit-chew pit-chew”。这一鸣唱习俗持续时间较长,自3月中旬持续至8月末。

【生活习性】
该鸟在繁殖季节通常于海拔1500米至3700米的杜鹃花和橡树林中栖息,偶尔在针叶林和湿润落叶林中活动。非繁殖季节则降至较低海拔(通常低于1500米)的常绿森林边缘、次生林、牧草地、丘陵带和灌木丛中活动,有时甚至出现于农田边缘。

【繁殖习性】
西南冠纹柳莺的繁殖季节在2月至8月间。繁殖期间,两性共同建造由草、茎和其他材料构成的球状巢穴,将其置于树桩洞、树根下的地面、土堤或石墙中。每窝产卵4-5枚,由雌鸟承担孵化任务。寄生现象可见于中杜鹃和小杜鹃。

【外型辨识】
西南冠纹柳莺的复杂鸣唱类型研究揭示,其歌曲的类型间变异性增加,高复杂度鸣唱是这一物种的特征之一。

【保护状况】
西南冠纹柳莺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危物种(LC),在大部分分布区域内常见且广泛分布。但在北巴基斯坦及局部分布区较为稀少,在另一方面,该物种在中国较为常见。它是东南亚部分地区常见的非繁殖期访客。目前未识别出对该物种构成的重大威胁。

【地理分布】
该物种广泛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西北部、中部和东部直至中南半岛西部和中部。在中国,主要见于喜马拉雅山区与云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