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Phylloscopidae > Phylloscopus > Pallas's Leaf Warbler
Pallas's Leaf Warbler

Pallas's Leaf Warbler

English name:Pallas's Leaf Warbler

Scientific name:Phylloscopus proregulus

【简介】
黄腰柳莺(Pallas's Leaf Warbler, 学名: Phylloscopus proregulus)是一种属于雀形目柳莺科的鸟类,俗名有槐树串儿、黄尾根柳莺等。它体长约为9厘米,以其亮绿色背部和柠檬黄色腰部著称。它们分布于俄罗斯南部至中亚的山地森林中,并在迁徙期间遍及中国全境,其模式产地在西伯利亚。

【外形特征】
成年个体上半身和头部为橄榄绿色,头顶正中的冠纹淡绿黄色,眉纹明显且黄绿色,头部其余部分为淡绿色。翅膀的暗褐色覆羽边缘呈明黄色,形成明显的翼斑;腰部醒目的柠檬黄色,尾部暗褐色,底部白色带微黄绿色。其他部分如虹膜为暗褐色,喙为黑褐色,下喙基部偏黄褐色,脚则为淡褐色。

【生活习性】
黄腰柳莺主要聚居于针叶林和混交林内,偶尔也有在开阔的灌木丛中活动的情况,在树冠的高处频繁跳动和悬停捕食。它们的食物主要为小型昆虫,包括飞虫和蜘蛛,具有明显的食虫习性。

【鸣叫特征】
黄腰柳莺的叫声由连续的哨音、颤音、及类似戴菊的鸣唱组成,间或重复一些短语,轻微的'jwee'声为其主要识别特征。

【繁殖习性】
黄腰柳莺繁殖期活跃在五月或六月,巢筑在树枝上,位于6米高度,由粗糙的草叶、细树枝、苔藓等构成,内部用细软物质(如羽毛)垫衬。雌鸟单个产卵量通常为4到6枚,孵化期约12至13天。孵化结束后,幼鸟将在大约12至14天内出巢。

【外型辨识】
黄腰柳莺与其他调整后的亚种(曾被称为亚种),包括云南柳莺和甘肃柳莺,都有稳定的区别特征,其中最主要的差异在于鸣叫声。此外,通过比较它们的形态特征和分布地理,也可进行识别。

【保护状况】
根据2016年IUCN评估,黄腰柳莺被列为“无危物种”(LC)。然而,它们也列在中国国家的《有益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

【地理分布】
繁殖地集中在东北俄罗斯及中国东北地区,越冬则迁至中国南部和东南亚,包括泰国北部、老挝北部及越南北部等地区。近年来,它们出现在欧洲的频率有所增加,主要见于荷兰、英国、瑞典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