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Meliphagidae > Phylidonyris > New Holland Honeyeater
New Holland Honeyeater

New Holland Honeyeater

English name:New Holland Honeyeater

Scientific name:Phylidonyris novaehollandiae

【简介】
黄翅澳蜜鸟(Phylidonyris novaehollandiae)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鸟类,广泛分布在澳大利亚西南部、东南部以及塔斯马尼亚岛的沿海地带。其显著的黑白色彩搭配和黄色翼尾使之容易辨认。

【外形特征】
这种鸟体型中等,体长约18厘米,体重10至29克。其羽毛底色为黑色,腹部白色,伴有黑色条纹。头部主要为黑色,但额头两侧有白色条纹,两颊则有明显的白色斑点,颈部有白色饰羽。翅膀和尾部边缘为黄色。虹膜呈白色,喙和腿为黑色或黑褐色。

【鸣叫特征】
黄翅澳蜜鸟的鸣声多样,主要包括高调的“cheet”、“seet”、“ssee”和“sit”等音节,还有尖锐的哨声作为警报。

【生活习性】
这种鸟偏好含有多种灌木如Banksia、Leptospermum的林地、灌木丛和花园等栖息地。其食物以花蜜为主,兼食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季节和时间的变化对其觅食行为有一定影响。

【繁殖习性】
黄翅澳蜜鸟全年可繁殖,但主要集中在冬季到春季。它们筑建拱形的鸟巢,在树上搭巧,主要用草、树皮、苔藓等材料。每窝产卵2-3枚,由雌鸟负责孵化,持期为13至15天,幼鸟由双亲共同喂养,离巢期为12至16.5天。

【外型辨识】
此鸟显著的黑白色彩搭配和黄色翼尾使之容易辨认。与白颊澳蜜鸟相比,黄翅澳蜜鸟两侧的面部斑点较小,而非大片白色。亚种间在体型和羽毛细节上略有不同。

【保护状况】
其保护级别为IUCN无危(LC)。

【地理分布】
当前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西南部、东南部和塔斯马尼亚岛。自1970年代中期以来,该鸟种在南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平原圈地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