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te-throated Redstart
English name:White-throated Redstart
Scientific name:Phoenicurus schisticeps
【简介】
白喉红尾鸲,学名Phoenicurus schisticeps,在英文中称为White-throated Redstart,是一种属于雀形目、鹟科、红尾鸲属的鸟类。它们最显著的特征是白色的喉咙、深色的尾巴以及鲜艳的橙色臀部。中国西南地区的高海拔针叶林和高原灌丛是它们的主要栖息地,也分布至北喜马拉雅山脉、尼泊尔、印度东北部和缅甸北部。
【外形特征】
雄性白喉红尾鸲的头为钴蓝色,头顶至枕部位呈现出浓重的钴蓝色,而脸颊、背部、翅膀和尾巴则是黑色。此外,头部还具有醒目的白色喉斑,腹部及胸部则为橙色,而腹部中央则为灰白色。雌性则较复淡,头顶至背部呈现为橄榄褐色,腹部和喉部仍具有明显的白色喉斑和翼纹。
【生活习性】
白喉红尾鸲活跃于高海拔的针叶林、疏林灌木丛或沿着溪流的灌木丛。它们以昆虫特别是金龟子、鞘翅目和鳞翅目幼虫为主要食源,有时也摄取植物的果实和种子。这些鸟类多在林缘或湖畔地带活动,特别是在冬季还会迁往中低海拔地区栖息。
【繁殖习性】
白喉红尾鸲的繁殖期一般从每年的5月持续到7月。它们多选用树洞、岩壁洞穴或河岸斜坡作为筑巢点,用枯草和苔藓来搭制杯形巢。每一种在繁殖季节中通常产卵3至4枚,粉色的卵含有棕色斑点,尺寸大约是19-20毫米×15-16毫米。
【外型辨识】
雌雄个体都具有白色喉咙和明显的白色翼纹,这对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种群识别非常重要。在不同地理区间上,个体间存在微妙的适应性改变,但整体特征仍然保持高度一致性。
【保护状况】
白喉红尾鸲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物种,其种群数量在中国西南地区相对丰富,并且已被收录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作为中国特有种受到保护。
【地理分布】
白喉红尾鸲分布于多样的地理区域,涵盖了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中部的广大高海拔地区以及尼泊尔、印度东北部和缅甸等地,它们栖息在青海、甘肃、陕西、四川、云南、西藏等省份。在非繁殖季节,这些鸟类也会向较低海拔地区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