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Muscicapidae > Phoenicurus > White-capped Redstart
White-capped Redstart

White-capped Redstart

English name:White-capped Redstart

Scientific name:Phoenicurus leucocephalus

【简介】
白顶溪鸲(英文名:White-capped Redstart,学名:Phoenicurus leucocephalus)是一种属于雀形目、鹟科、红尾鸲属的鸟类,体型约为18-19厘米。

【外形特征】
主要视觉特征是其黑色的局部区域与栗红色或酒红色的腹部和尾羽形成鲜明对比。雌雄外观相似,不过亚成鸟的颜色较深,靠近褐色且头顶有黑色鳞状斑纹。其头顶呈现出鲜亮的白色。白顶溪鸲在水面岩石上活动时,常见其点头和尾部摆动的行为。

【生活习性】
栖息在水质湍急、巨石密布的溪流旁,海拔范围跨越1800至5100米,主要集中在2400至42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繁殖季节结束后,它们会迁徙到海拔较低的地区,如缅甸中部或泰国北部。白顶溪鸲的食物主要是昆虫,例如蜉蝣、苍蝇、蜘蛛及软体动物,偶尔也会摄取一些浆果和植物种实。

【鸣叫特征】
其鸣叫声独特,充满远扬感,由长而尖锐的哨音组成,并以急促的结尾清晰可闻。

【繁殖习性】
繁殖期通常在4月到6月初。它们的巢通常建在岩石裂缝、树根、天然岩洞或树木洞穴内的隐蔽地方。每窝产3-5枚卵,呈淡绿色或蓝绿色并带有淡紫色斑点。成鸟双亲共同参与育雏,育雏期每一天长达15小时,持续时间从早晨6时至晚上9时。

【外型辨识】
白顶溪鸲曾被归入单型属Chaimarrornis,不过现代研究将其归到属Phoenicurus。该鸟种受到中国国家保护因具重要生态、科学和文化价值。

【物种区别】
白顶溪鸲与北红尾鸲容易混淆,但前者头顶为纯白色,而后者则为灰色。此外,北红尾鸲的双翅有显著的白斑,腹部颜色偏黄,而白顶溪鸲腹部为深红色。

【保护状况】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评估,白顶溪鸲被评定为“无危(LC)”级别。

【地理分布】
白顶溪鸲广泛分布在亚洲中部,包括阿富汗、孟加拉、不丹、柬埔寨、印度、老挝、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泰国、西藏和越南等地。繁殖区域从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中部、东北部延伸。非繁殖季节,该种通常迁徙至印度北部至越南。白顶溪鸲适应高山的溪流边和河谷沿岸的栖息环境,展现出独特的垂直迁徙特性,在不同季节随着海拔高度变化而移动居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