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dgson's Redstart
English name:Hodgson's Redstart
Scientific name:Phoenicurus hodgsoni
【简介】
黑喉红尾鸲(学名:Phoenicurus hodgsoni),小型鸟类,体长一般为13-16厘米。
【外形特征】
雄鸟在前额至眼上方呈现白色或灰白色,头顶至枕部呈灰褐色,后颈、背、肩呈现出灰色或暗灰色,腰及尾部呈棕色或栗棕色,其中两翅暗褐色,外侧次级飞羽稍显轻淡的淡褐色,尾羽暗褐色,具有明显的白色尾巴斑纹。下体自肩部、胸部至下腹部布满棕色,其中胸部颜色较深,胸至腹部呈现浓重的棕色。
雌鸟在前额至头顶灰褐色,头侧至眼周为浅棕褐色,眼周形成一个明显的白色眼圈。下体色较淡,呈灰褐色或棕绿色,腹部中部近似白色,尾下覆羽呈现浅棕色。
【生活习性】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尤其在秋冬季组队飞行较为常见。它们多在灌木丛和地面给草丛之间活动,也有在低矮树枝间飞来飞去的行为特长。尤其是在地面上会用尾撒动来惊驱小型昆虫。
【鸣叫特征】
无具体描述内容。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为5月至7月,一般在陡壁、岩石洞穴或人类建筑的开洞处筑巢。巢呈盘状或浅杯状,基于草根、草茎和苔藓构成而成,垫有羊毛与兽毛,结构紧密。
【外型辨识】
无具体描述内容。
【物种区别】
黑喉红尾鸲最容易与欧亚红尾鸲和赭红尾鸲混淆。欧亚红尾鸲的特色是下体黑色仅达喉部,当中胸部不完全为黑色,以及没有白色翅斑;而赭红尾鸲前额无白色,其头顶至背黑色或暗灰色、也不存在明显的白色翼斑。
【保护状况】
黑喉红尾鸲为中国所特有的雀形目红尾鸲属,系统内被IUCN列为无危级别,表示种群数量相对较为稳定,不存在严重的濒危危机。但由于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此物种的长期生存仍然面临威胁,需要持续的科学研究与保护措施。
【地理分布】
黑喉红尾鸲栖息于海拔2000至4000米的高山上或高原灌丛草地之中,亦见于林缘、流域、针叶林和稀疏树林等地。在秋冬季节,它会迁移到中低山、山脚地带的人类居民点附近的绿色植物或果园活动。此类鸟种主要栖息于中国西南地区,冬季偶尔也会迁徙至湖北、湖南、四川东部及云南东部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