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rt-tailed Albatross
English name:Short-tailed Albatross
Scientific name:Phoebastria albatrus
【简介】
短尾信天翁(学名:Phoebastria albatrus),别名海燕,是鹱形目信天翁科北太平洋信天翁属中的大型鸟类。作为北太平洋海域罕见物种,其历史因羽毛贸易曾一度濒临灭绝,直至20世纪50年代起受到严格保护,数量正在逐步恢复,呈现出增长趋势。
【外形特征】
成年的短尾信天翁有200-230厘米翼展,长度达到84至94厘米。它们整体呈现白色,点缀淡黄色调,头部略微泛黄,喙呈鲜艳的粉红色,腿脚和脚蹼呈现出蓝灰色。幼鸟主要呈现深褐色,并随着时间逐渐变为白色。短尾信天翁与区域内其他两种信天翁相比,体型显著较大,羽毛生长伴随阶段性的灰色过渡直至最终转化成白色。
【生活习性】
短尾信天翁栖息在开阔的海洋与遥远的岛礁上,主要位于日本和北朝鲜境内的几个岛屿上。繁殖期间,它们会在火山灰覆盖的陡峭斜坡上建立巢穴,通常聚集在东海的尖阁诸岛。食物来源则以鱿鱼、鱼类、飞鱼卵和甲壳类动物为主,它们多于深夜捕食并常在渔船附近捕食漂浮的饵料。
【鸣叫特征】
短尾信天翁的叫声多样,包括嘶哑声和哀鸣。这些鸟儿栖息在开阔的海洋与遥远的岛礁上,主要位于日本和北朝鲜境内的几个岛屿上。繁殖期间,它们会在火山灰覆盖的陡峭斜坡上建立巢穴,通常聚集在东海的尖阁诸岛。
【繁殖习性】
繁殖期从十月份开始,每年短尾信天翁都会返回繁殖地,在火山岛的斜坡上用泥土和植被搭建直径约60厘米的巢穴,每年产一白色蛋,大小约为110.5×69.8毫米至124.7×79.4毫米,孵化期约64至65天。幼鸟破壳时覆盖黑色灰色绒毛,离开巢穴的时间从150到180天不等。幼鸟需要8至9岁左右才开始繁殖,生殖周期长,蛋孵化率和存活率相对较低。
【外型辨识】
该物种可以通过其显著的白色羽毛、黄色头部标记以及显著的粉红色喙端来进行与黑脚信天翁、莱桑信天翁区分。短尾信天翁受《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列为易危(VU)物种,同时指定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分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地理分布】
它们主要栖息于北太平洋和亚洲西太平洋区,繁殖于日本的鸟岛、尖阁诸岛和中国台湾、澎湖列岛以及钓鱼岛等族群繁衍的特定岛屿,而非繁殖期间则分布广泛,从白令海延伸至北美的西海岸,远可达南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