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Meliphagidae > Philemon > Manus Friarbird
Manus Friarbird

Manus Friarbird

English name:Manus Friarbird

Scientific name:Philemon albitorques

【简介】
白枕吮蜜鸟(英文名:Manus Friarbird,学名:Philemon albitorques),属于雀形目吸蜜鸟科,是吮蜜鸟属的鸟类。该物种在巴布亚新几内亚Manus省的独特物种,在当地Lele语言中被称作“souka”。白枕吮蜜鸟较为常见于人类居住区域及受干扰的生态环境。

【外形特征】
白枕吮蜜鸟体型较大,体长可达34至37厘米。头部黑色,上半身灰褐,颈部与下体呈奶油白色,视觉效果独特。虹膜深棕色,喙部近黑色,下喙基部带有粉色肤色,腿色为蓝灰色。

【生活习性】
白枕吮蜜鸟主要分布于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环境,如森林边缘地带、人口聚居区以及次生林地与红树林等地。它们通常单独或成对出现,也能够组成小群体。成员们性格好斗,对花树尤其是开花树木具有强烈的领地意识。

【鸣叫特征】
该物种具有明显的鸣叫特征。其叫声包括2至5个快速连贯音符构成的短语,如“chick-ou cou”或“tchau-ka-ka”,部分音符音调下降,后音符相似。单只鸟发出的快叫声“chauka”尤为常见。在领土争执中,会发出组合作响的“chaukapowe”。此外,还能发出类似鹦鹉的尖叫、类似家禽的大笑声和单个尖锐鼻音。

【繁殖习性】
已观察到筑巢行为发生在三月中旬、八月初和十一月初以及七月中旬。白枕吮蜜鸟的巢通常采用植物材料制作的大型杯形结构,坐落于较中等高度细枝叉处。

【外型辨识】
有着头部全黑、上围灰褐、下体奶油白的鲜艳对比特征,以及明显的白色绒毛领圈,是白枕吮蜜鸟易于识别的标记。从分布区域来看,这在所处区域内是独一无二的。

【保护状况】
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白枕吮蜜鸟目前被列入无危级别(LC)。然而,伴随殖民和人类定居,种群数量可能因Manus岛上的开发活动而增加,对较少见的曼岛扇尾鹟造成潜在不利。因此,虽然白枕吮蜜鸟在少量分布区域普遍存在,但需持续监测其种群变化。

【地理分布】
主要活动与繁殖区域涵盖了Manus岛及其卫星岛(属于东北阿德默勒尔迪群岛,俾斯麦群岛的位置较北部)的低地森林边缘,城镇和村落周边等受到干扰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