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a Wren
English name:Inca Wren
Scientific name:Pheugopedius eisenmanni
【简介】
印加苇鹪鹩是一种生活在秘鲁安第斯山脉东侧独特地区的鸟类,仅分布在库斯科省海拔1700至3350米的区域。其显著特征包括红棕色的上体和翅膀,黑色的头顶,以及脸颊和胸部的黑白斑点组成的独特图案。另外,印加苇鹪鹩还具备醒目的白眼眉,黑喙和黑腿爪。
【外形特征】
印加苇鹪鹩身长约为14.5至15.5厘米,其中雄鸟体重一般在22至27克,雌鸟略轻,约19至23克。雄鸟的冠部和颈背呈暗黑色,肩背和臀部为鲜艳的红棕色,尾巴则呈红棕色并带有暗色条纹;而雌鸟通常表现为较淡的碳灰色冠部,胸部有条纹但深色斑纹限于胸部,并且尾巴的条纹较雄鸟少。幼鸟整体相对灰暗,黑白对比不如成鸟明显。
【鸣叫特征】
印加苇鹪鹩的鸣叫丰富而多样,充满音乐感,通常表现为一系列口哨般的旋律,同时也伴有连续的节奏感强烈的“tchp”声。
【生活习性】
它们偏好潮湿的山地森林底层及中层,特别钟爱密集的Chusquea竹林。印加苇鹪鹩主要以昆虫为食,常在地面或竹林中觅食,通常以两至六只的小群体活动,较少加入混群觅食。它们的活动高度靠近地面,飞行低且短,较少直接飞越开阔地带。
【繁殖习性】
关于繁殖行为的具体信息较为有限,仅知它们在五月份时会孵化雏鸟。它们通常在简易的自然岩洞、森林或人造建筑如窗台、棚屋处筑巢。巢由细小枝条、草叶、苇叶和羽毛交织而成,形状呈杯状,有时为开放或半开放结构,直径约为4.5厘米,深度不定。雌雄都会参与筑巢,每窝能产3至8枚被黑斑和褐色斑点覆盖的白色卵。
【外型辨识】
与较相似的淡尾苇鹪鹩相比,印加苇鹪鹪鹩体形更大、尾巴更长,且胸部更深的黑色斑纹特征也更加明显。雌鸟和雄鸟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条纹的分布;雌鸟的胸腹部条纹较少。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评定,印加苇鹪鹪鹩的保护状况被列为“无危”。
【地理分布】
这种物种仅限于秘鲁的库斯科省,集中在东侧安第斯山脉的特定海拔区域,包括靠近马丘比丘周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