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carene Martin
English name:Mascarene Martin
Scientific name:Phedina borbonica
【简介】
马岛原燕(学名:Phedina borbonica),是雀形目燕科的鸟类。广泛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及马斯克林群岛,主要以飞行中的昆虫为食,并在繁殖季节内于岩石裂缝、建筑物或洞穴中筑巢。
【外形特征】
马岛原燕体长约15厘米,翼展平均为117毫米,体重一般为23.9克。它们的上体呈灰褐色并带有扩展的淡色条纹,下体颜色从灰褐色到白色不等,其中喉咙和下腹部尤其显著,全身附有明显的黑色条纹。尾巴略呈叉状,长度约为54.6毫米,尾下覆羽为棕色并带有白色边缘。翅膀为黑褐色,喙和腿均为黑色。眼睛颜色为深褐色,平均喙长约为11.3毫米。雌雄两性外观相似,但幼鸟胸部的条纹较为模糊,且翼尖处的末端有白色尖端。较之指名亚种,Madagascan亚种颜色更加淡雅,喙部更大,胸部条纹更密集,同时下腹部和尾下覆羽带有细线纹。
【鸣叫特征】
马岛原燕的鸣叫声主要包括快速颤动的“siri-liri siri-liri”,这种叫声通常在飞行和栖息状态下发出。此外,还有简单的联系叫声“chip”,以及在繁殖和斗争时使用得更为复杂的叫声。
【繁殖习性】
马岛原燕能够适应开放和半开放地带的多种栖息环境,包括水库、森林、灌木丛、草地和稻田等地。它们的活动范围从海平面至海拔2400米不等。繁殖时期通常为8月至11月(马达加斯加)和9月至12月(毛里求斯和留尼汪岛)。繁殖巢通常由树枝和植物材料构成,内部被柔软物质填充,印上羽毛,筑在岩石裂缝、草丛、屋顶、建筑物及地下通道或洞穴中。每窝产卵数量范围从2枚(在马达加斯加和毛里求斯)到2至3枚(在留尼汪岛)。具体的孵化时间与育雏周期尚未记录下来,不过已知幼鸟孵化时为裸身且眼盲,并主要由雌性单独孵化,双亲共同喂养。
【外型辨识】
马岛原燕与普通燕相比,体型较大,且体表有条纹,飞行更为有力。区别于条纹燕,马岛原燕的背部和头部色泽为褐色而非蓝橙色。
【保护状况】
马岛原燕被IUCN列为无危(LC)物种。尽管其可能在遭遇热带气旋时遭受重大损失,但整体种群在数量上处于稳定状态。同时,其在毛里求斯拥有法律保护,而在其他地方主要受一般性的鸟类保护法规监管。
【地理分布】
该物种繁殖于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和马斯克林群岛(包括毛里求斯、留尼汪岛),并迁徙至非洲大陆的东部地区,具体包括东非地区。在遭遇热带气候变化或气旋时,种群可能面临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