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lendent Quetzal
English name:Resplendent Quetzal
Scientific name:Pharomachrus mocinno
【概述】
凤尾绿咬鹃,是咬鹃目咬鹃科绿咬鹃属的一种鸟类。其分布范围主要覆盖中美洲(包括墨西哥南部至巴拿马西部),在危地马拉被视为国鸟,且被奉为自由和财富的象征,同时也是《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I保护物种之一,IUCN红色名录中列为NT(近危)级别物种。
【外形特征】
凤尾绿咬鹃分布于三个亚种:指名亚种(P. m. mocinno)占据危地马拉、萨尔瓦多等地区,哥斯达黎加亚种(P. m. costaricensis)则活动于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西部。该鸟类体型大,雄鸟体长可达40厘米,尾羽延伸至70厘米,左侧1、2趾向后,3、4趾向前,形成异趾形。羽毛为金属绿色带有蓝色或紫色光泽,胸部为醒目的红色且具有半月形白环,鸟喙根据性别可分为黄色(雄性)和黑色(雌性)。雄鸟在繁殖季节时展示出引人注目的长尾覆羽,在神话中被视为神圣的事物。雄鸟也有类似头盔的冠毛,使得它们在外形上尤其独特而引人注目。
【地理分布】
凤尾绿咬鹃栖息于900至3200米海拔之间的热带云雾森林里,有时会迁徙到更低的海拔地区。
【生活习性】
它们是特化的食果动物,同时也会捕食一些昆虫、青蛙和小动物。繁殖季节在每年的3月至5月。
【鸣叫特征】
凤尾绿咬鹃的鸣叫声锐利、高昂,通常被描述为“kyow”声,频繁且重复。
【繁殖习性】
雌鸟在腐朽树木的洞中产卵,每窝产1到3枚淡蓝色的蛋,孵化期约17至18天。在此期间,雄鸟白天孵化,而雌鸟负责夜间孵化,双方共同照料后代直至幼鸟能够独立生存。
【保护状况】
凤尾绿咬鹃在中美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自由与财富的象征,尤其在古代玛雅文明和阿兹特克文化中视为神圣的羽蛇神的化身。根据《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和IUCN红色名录,凤尾绿咬鹃被列为近危物种。由于栖息地破坏和非法捕猎,这一物种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因此,相关保护组织正在采取措施保护凤尾绿咬鹃及其栖息地,以免其野外种群受到进一步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