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OLUMBIFORMES > Columbidae > Phaps > Brush Bronzewing
Brush Bronzewing

Brush Bronzewing

English name:Brush Bronzewing

Scientific name:Phaps elegans

【简介】
灌丛铜翅鸠,又称彷砖斑鸠(学名:Phaps elegans),属于鸽形目鸠鸽科铜翅鸠属。这种鸟类在澳大利亚广泛分布。

【外形特征】
灌丛铜翅鸠的体型大约为25至33厘米,雄鸟体重可达到170至260克,雌鸟则为140至235克。整体而言其背部为红棕色,而下身主要蓝灰色,胸侧显著为红棕色。翅膀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翼部上部有明显的铜绿色光泽,次级飞羽线条清晰。喙黑,脚和腿为红色。

【生活习性】
灌丛铜翅鸠偏好栖息于开放的灌丛、植被密集的海岸带、硬叶林及甚至是特殊的改良耕地环境。它们主要依赖本地及非本地植物的种子为食,偶尔会摄食小型昆虫。日常活动常单独或双鸟同行,寻水时刻常在日出和日落之间。在繁殖季节,它们可以在地上、树丛或小树上筑巢,尤其是利用其他鸟类丢弃遗弃的巢穴。

【鸣叫特征】
灌丛铜翅鸠的鸣叫声为重复柔和的呼噜声,音调类似于 'rrooh...' 或 'rruoo... ',每秒重复约1.5次。雄鸟发射这一鸣叫声以示意其领地和寻求配偶。

【繁殖习性】
在繁殖季节,灌丛铜翅鸠可以在地上、树丛或小树上筑巢,尤其是利用其他鸟类丢弃遗弃的巢穴。每巢产卵2枚,孵化期为16天。雏鸟初期穿着淡沙色的颜色的绒毛,逐渐换上成鸟的羽毛至100天完全换羽完成。

【外型辨识】
灌丛铜翅鸠因其金属光泽的翅膀而得名,该品种体形紧实,头部、颈侧及紫色的肩部尤为显眼。

【保护状况】
灌丛铜翅鸠属于无危(IUCN Red List)物种。分类学上归于鸽形目 (Columbiformes),根据目前的鸟类学阐述,已属鸽科 (Columbidae) 下的桃斑鸠属 (Phaps)。

【地理分布】
灌丛铜翅鸠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南部,包括昆士兰、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南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及塔斯马尼亚等地。其中西澳大利亚的西南部存在单独的亚种分布。由于栖息地破坏和外来捕食者诸如猫和狐狸等因素,其种群数量可能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