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OLUMBIFORMES > Columbidae > Phaps > Common Bronzewing
Common Bronzewing

Common Bronzewing

English name:Common Bronzewing

Scientific name:Phaps chalcoptera

【简介】
铜翅鸠,学名Phaps chalcoptera,英文名为Common Bronzewing。属于鸽形目、鸠鸽科、铜翅鸠属。

【外形特征】
成年铜翅鸠体长可达28至36厘米,体重为雄性331至356克及雌性310至333克。显眼的特征包括前额:雄鸟具有淡黄色至黄白色斑块,而雌鸟则呈灰色;胸部:雄鸟的胸部为粉棕色,雌鸟为暗红棕色;头部、颈部、背部和翅膀近似深棕色至棕色;下喉、腹部和下体呈灰蓝色;翅羽上则有复杂的虹彩斑点,呈绿色、黄色、青铜色或紫色。眼周明显的白色线条是区分该物种的一大特征;翼上的斑点在不同入射光下呈现多样金属光泽。喙深灰褐色,腿和脚为暗粉色至红色。

【生活习性】
偏好近水源的区域,栖息于森林、灌丛、草地、花园、农田等多种环境。多在清晨和傍晚活动,饮食主要依赖种子,偶尔也摄取少量蜗牛和昆虫。会在炎热时段寻找阴凉处。基本定居,局部迁徙。

【鸣叫特征】
广告鸣叫连续的呼呼声,持续约0.75秒,类似吹空瓶声,每2至3秒重复一次。其他鸣叫为咆哮式的求救叫声。

【繁殖习性】
全年繁殖高峰在晚春到早夏季节。巢多不高,由细枝构成,选址多样,位于树叉等处,高度通常不超过4米。每次产2枚奶油色光滑蛋;孵化期14至16天,幼鸟初重约8至9克,覆盖沙色绒羽;幼鸟的翅膀虹彩斑点在约28天内显现,半幼年替羽约在50天左右开始更换。

【外型辨识】
铜翅鸠通过独特的虹彩翅膀斑点和广告鸣叫成功适应了多样化的栖息环境,并在其分布区域内构成了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

【保护状况】
被IUCN列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包括塔斯马尼亚岛,但在西澳大利亚的Nullabor平原和大型沙漠区域相对稀少。曾试图引入新西兰但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