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FALCONIFORMES > Falconidae > Phalcoboenus > White-throated Caracara

White-throated Caracara

English name:White-throated Caracara

Scientific name:Phalcoboenus albogularis

【简介】
白喉巨隼(学名:Phalcoboenus albogularis),是隼形目隼科中的巨隼属鸟类。该物种适应了开放的山地和湿润的森林环境,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智利南部和阿根廷安第斯山脉的草原地区。

【外形特征】
白喉巨隼是一种体型中等偏大的卡拉鹰,体长约为49至55厘米,翼展约为110至124厘米。该物种的显著特征是有长且宽大的翼尖和较为圆润的尾巴。两性的羽毛颜色相近。成年白喉巨隼上半身通常呈现棕黑色到黑色,而下体和尾羽尖部显现纯白色;下颏到尾下及翅下覆羽均为白色。面部裸露的皮肤黄橙色,虹膜棕色至浅褐色,腿爪黄色。幼鸟的上半身呈现出深棕色,而面部和腿爪为蓝白色。

【生活习性】
白喉巨隼主要栖息于开阔的山坡及富含南部山毛榉植被的区域。它们在500至3000米的高度范围内活动,表现出一定的游动性。主要以腐肉、小型哺乳动物和其他小型脊椎动物为食。白喉巨隼亦会在屠宰场或死牲畜现场与同族的Calcari竞争食物资源。雄性个体会在金属杆上鸣叫以吸引伴侣。

【繁殖习性】
该物种选择岩石峭壁筑巢,通常每窝产卵2至3枚。孵化期和育雏的具体详情尚未详细记录,然而据推测其产卵期在10月至11月间。

【外型辨识】
白喉巨隼的白色下体与更暗的上体,以及弱冠羽(不足以形成显著的条状羽冠),使之与同科其他物种区别明显。此外,幼鸟的尾羽纯白色更加易于识别。

【保护状况】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版本,白喉巨隼被列为无危(LC)级别,CITES公约将该物种列为附录II保护对象。全球数量估计在1万只左右,尤其是在南智利Los Lagos至南阿根廷火地岛的特定区域常见。

【地理分布】
大规模砍伐活动有可能影响其栖息地,并间接影响种群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