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HARADRIIFORMES > Scolopacidae > Phalaropus > Red-necked Phalarope
Red-necked Phalarope

Red-necked Phalarope

English name:Red-necked Phalarope

Scientific name:Phalaropus lobatus

【简介】
红颈瓣蹼鹬(学名:Phalaropus lobatus)是鸻形目丘鹬科瓣蹼鹬属的一种小型水禽。这种鸟主要分布在北极苔原地区和温带地区的沿海水域。红颈瓣蹼鹬的显著特征包括细长的喙和带有瓣状的脚趾,这使它们在水中捕食时有独特的优势。

【外形特征】
成年红颈瓣蹼鹬约长18至21厘米,具有独特的分叉趾和尖细的喙。头部与颈部显著的灰黑色和栗红色相间的设计是其典型标志,背部和肩部则可见金皮黄色纵带。非繁殖期,其上体转为灰色,下体为白色,身形上显现出明显辨别度的耳部黑色斑点,背部有条纹图案。

【生活习性】
红颈瓣蹼鹬偏好在浅水的沿海区域或是开阔的大水体中寻找食物,主要依赖于水中的昆虫、甲壳类以及软体动物为食。它们特别擅长水域觅食,习惯在水面上旋转打圈搅动水面,将猎物激向水面捕捉。鸟类之间关系随季节变化,繁殖期内雄鸟和雌鸟采取较为复杂的繁殖策略,伴有独特的行为方式。

【鸣叫特征】
文本中未提及红颈瓣蹼鹬的鸣叫声相关信息。

【繁殖习性】
红颈瓣蹼鹬的繁殖季节大约从6月至8月。雌鸟负责追求雄鸟并产卵后会离开繁殖区域,留下雄鸟负责孵化和抚养雏鸟。每个巢通常有4-5枚橄榄色带斑点的卵,孵化期为20天左右,雏鸟出蛋后约20天即可飞行。

【外型辨识】
文本中未提及红颈瓣蹼鹬的具体外型辨识特征信息。

【物种区别】
文本中未提及关于红颈瓣蹼鹬与其他鸟类的区别描述。

【保护状况】
本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名录,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列为“无危”(LC)物种。湿野地国际于2015年评估全球数量为360万-450万,显示出稳定的数量趋势,尽管全球总体趋势呈现微弱的下降或未知变化。在中国,红颈瓣蹼鹬主要作为旅鸟出现,且数量较少,重点关注保护区域的生态平衡对其至关重要。

【地理分布】
红颈瓣蹼鹬广泛分布在太平洋、北极海与阿拉伯海沿岸,以及西非沿海地区。其繁殖季节,此鸟类栖息在北极苔原或者边界的森林地带,多见于北美洲与欧亚北极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