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tle Black Cormorant
English name:Little Black Cormorant
Scientific name:Phalacrocorax sulcirostris
【简介】
小黑鸬鹚(英文名:Little Black Cormorant,学名:Phalacrocorax sulcirostris),是鲣鸟目鸬鹚科鸬鹚属的鸟类。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北岛,是该地区常见的小型黑色鸬鹚。
【外形特征】
成年的小黑鸬鹚体长约为55-65厘米,翼展95-105厘米,体重在520-1200克之间。其身体呈黑色,带有蓝绿色光泽,并且头部和颈部在繁殖季节长出短小的白色丝状羽毛。眼睛呈绿色,喙细长而带有钩,脚为深灰色。
【生活习性】
小黑鸬鹚主要栖息于内陆水域,特别是湖泊、沼泽、城市公园内的池塘以及河流,最偏好的是大于1米深的开阔水面。然而,它们也倾向于较少出现在受保护的海岸河流、港湾、红树林和盐田等地区。在干旱和临时性洪水期间,小黑鸬鹚可能会出现迁徙现象,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之间及印尼岛屿间亦可见到迁徙。
【鸣叫特征】
小黑鸬鹚在繁殖地的雄鸟在展示时期能发出嘶哑的吠声以及各种“ak-he”叫声,受到威胁时能发出刺耳的嘎嘎声,同时也能在移动前发出滴答声和响亮的‘krah’声。伴侣间互动时会发出‘tu tu’的哨音。
【繁殖习性】
小黑鸬鹚的繁殖季节不一,通常依据水体的状况和食物供应来决定,一般在澳大利亚北部的4月至8月期间繁殖。它们通常组成小型繁殖群落,每个繁殖群落有少数几对。每窝产卵数量通常在1到5枚间,雏鸟孵化四周左右出巢,雏鸟初期完全裸体,随后长出黑色绒毛。巢用枝条和芦苇构成,并内衬树叶、草和树皮,巢通常建于高处的树木分叉处,水面之上。
【外型辨识】
小黑鸬鹚在外观上与美洲鸬鹚、南非鸬鹚相似,主要通过其头部上方没有白色羽毛、蓝色喙以及梨色的喉部来加以区别。
【物种区别】
小黑鸬鹚在外观上与美洲鸬鹚、南非鸬鹚相似,主要通过其头部上方没有白色羽毛、蓝色喙以及梨色的喉部来加以区别。在IUCN红色名录中,小黑鸬鹚被列为无危(LC),但在一些繁殖地点,它们受到盐碱化、农业活动和地下水抽取的威胁。
【保护状况】
幸运的是,它们偏爱的淡水环境类型日益增多,为它们提供了更多的栖息地。
【地理分布】
小黑鸬鹚的地理分布广泛,由爪哇岛到澳大利亚、新喀里多尼亚乃至新西兰均有分布。在远东,小黑鸬鹚同样可以在许多岛屿和岛上发现,如苏拉威西岛和新几内亚。最后一次记录显示,在新西兰的南部和基督城附近也建立了一些繁殖地点。小黑鸬鹚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岛屿,华莱士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该地区重要的水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