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ian Cormorant
English name:Indian Cormorant
Scientific name:Phalacrocorax fuscicollis
【简介】
印度鸬鹚(学名:Phalacrocorax fuscicollis),是群岛鲣鸟目鸬鹚科鸬鹚属的一种中型水鸟。它们广泛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的内陆水域,包括印度次大陆、斯里兰卡、缅甸南部、柬埔寨南部及越南南部。
【外形特征】
成鸟体长约63厘米,体重介于600到790克之间。全身主要为深棕色,而幼鸟则为深棕色,腹部白化。成鸟在繁殖季节初期会长出颈间白色羽毛,这与其它黑色部分形成对比。其喙为黑色,非繁殖期时面部皮肤和喉囊呈黄褐色。雌雄外观相似,但幼鸟羽毛为深棕色,且颈部羽毛缺失。
【鸣叫特征】
在繁殖季节,印度鸬鹚会发出短促的'grk'或'kit'之声,声音频率在连续序列中逐渐提升。非繁殖季节下,通常保持沉默。
【生活习性】
印度鸬鹚栖息于淡水和半咸水到咸水的环境,包括湖泊、河流、池塘和潮汐河口。它们通常生活在树上筑巢,常高于水面。主要食物为鱼类,喜欢以个人或群体形式通过潜水捕食。此鸟类的迁徙模式主要受当地水体条件及季风影响,通常为定居性,但也可能短距离移动。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因地区而异,通常在7月至2月之间,依赖于地理和气候因素。繁殖集群在树上搭建巢穴,多由树枝和枝茎组成,有时用更细的材料内衬,通常位于水面以上。每窝产卵数量为3-6枚。孵化期持续约30天,雏鸟出生时无毛,随后体表长出深色绒毛。
【外型辨识】
印度鸬鹚与黑颈鸬鹚的外形区别在于头部更圆,而黑颈鸬鹚头部较扁。相较于普通鸬鹚,体型较小,尾部较长,更显瘦长。在印度鸬鹚和小黑鸬鹚中,幼鸟可能会在喉咙处具白痕,且小黑鸬鹚从嘴角至喉囊的裸露皮肤通常为黄色,而非深紫色或蓝色。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认定印度鸬鹚的保护状况为无危(LC)。它们在印度分布广泛,数量可观;在巴基斯坦及斯里兰卡部分地区可见;在泰国局部及罕见,在柬埔寨Tonle Sap湖则极为丰富。
【地理分布】
分布区域包括印度次大陆西部、南部及东北部;巴基斯坦中部;斯里兰卡;缅甸南部;柬埔寨南部;以及越南南部和东南印度的内陆河流和大型湿地。此外,它们也可能出现在河口和红树林中,但不常见于开阔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