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APODIFORMES > Trochilidae > Phaethornis > Koepcke's Hermit
Koepcke's Hermit

Koepcke's Hermit

English name:Koepcke's Hermit

Scientific name:Phaethornis koepckeae

【简介】
凯氏隐蜂鸟(学名:Phaethornis koepckeae),首次于1977年在秘鲁中部Cerros del Sira山脉发现。该鸟主要栖息于高大的常绿森林和湿润山地森林的林下层,以花蜜为主食。

【外形特征】
凯氏隐蜂鸟体型较大,背部呈青铜绿色,臀部和上尾覆羽为赭色,下体为主要为赭色,喉部呈白色,并伴有两侧灰色和赭色素色块。尾羽相对暗淡且多数具有宽阔的赭色尖端,而中央尾羽则异常延长带有鲜艳的白色尖端。

【生活习性】
凯氏隐蜂鸟主要栖息于高大的常绿森林和湿润山地森林的林下层,对次生林区域较为厌恶。饮食上以花蜜为主的植物汁液为食,并且会摄入一些小型节肢动物。该物种在一定海拔区域与普拉隐蜂鸟可能有所重叠。

【鸣叫特征】
凯氏隐蜂鸟的鸣叫非常独特,发出响亮、嗡嗡的声音,类似于短音符 "b'zee b'zee b'zee"。此外还会发出分明的上升清脆音 "tchwee" 或者 "tchwing", 以及一系列下降加速的高音符。

【繁殖习性】
该种蜂鸟会筑巢于垂叶尖端下方,呈锥形的巢。关于其繁殖行为的具体细节尚未明确界定。

【外型辨识】
与其他隐蜂鸟不同,凯氏隐蜂鸟的喙更为长且直,喙基部为红色。喉部呈白色,并伴有两侧灰色和赭色素色块。与细嘴隐蜂鸟相比,前者分布于较低海拔,而喙也显著短些;与普拉隐蜂鸟相比,尾羽尖端不是赭色而是白色。

【物种区别】
凯氏隐蜂鸟的体型较为庞大,长且直的红色基部上颌是其最显著特征。在与其他隐蜂鸟比较时,它表现出不同的喙形态、颜色以及分布海拔。

【保护状况】
该物种主要分布于秘鲁安第斯山脉东部,高度主要集中于亚马逊南部Marañón河至中部的Madre de Dios,海拔范围大约在450至1300米。分布区域呈斑块状,数量较少,但归类为IUCN无危物种。

【地理分布】
凯氏隐蜂鸟主要分布在秘鲁安第斯山脉东部特定区域,高度主要集中于亚马逊南部Marañón河至中部的Madre de Dios,海拔范围大约在450至13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