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ly-breasted Hummingbird
English name:Scaly-breasted Hummingbird
Scientific name:Phaeochroa cuvierii
【简介】
鳞胸刀翅蜂鸟(Phaeochroa cuvierii),又称鳞胸蜂鸟,属于雨燕目蜂鸟科,鳞胸刀翅蜂鸟属。这一鸟类最显著的特征是大型体型和尾羽末端的白色斑块,雌雄的羽毛特征颇为相似。这类蜂鸟广泛分布于中美洲至南美洲的地区。
【外形特征】
鳞胸刀翅蜂鸟的体长约11.5至13厘米,体重则大约在8至10克之间。它们的外貌以暗绿色为主,带有一丝铜色光泽,腹部呈灰黄色且边缘有淡黄色的轮廓线条,显得整体看起来有鳞状质感。根据尾部羽毛颜色不同,外侧两到三对尾羽的尖端往往是白色,从而使它们在飞翔或栖息时更为醒目。与雄鸟相比,雌鸟体型相对较小,但喙部较后者长一些;而幼鸟尚未完全发育,不具备成鸟的粗壮飞羽,其冠羽、颈背、上尾覆羽的边缘依旧较为淡黄。
【生活习性】
这类蜂鸟主要栖息于干燥森林,特别是画廊林边缘以及开阔地带、红树林、次生林、灌木丛、围栏树林、花园及其他半开放环境中。它们倾向于避开密闭的常绿森林内部。通常,它们居于植被中较低的区域,但在部分地区,少数可以达到海拔1200米的高度。
【鸣叫特征】
鳞胸刀翅蜂鸟的鸣叫声是响亮且组成多变的连续颤音,看似无规律,其实由多个音符短语组成,结合了短促的叽叽叫声、尖锐的尖啸声以及短暂的颤音或喷嚏声。在争斗或追逐时,它们会发出高的下降颤音和重复的短暂叫声。
【繁殖习性】
生殖期主要集中在雨季,从5月至12月不等(在多米尼加可能是5月至1月)。它们用植物绒毛和蜘蛛捕获物为材料构筑杯型巢穴,外部往往用苔藓和地衣加以修饰。通常,这些巢处在2至8米高度的小树水平枝上。雄鸟则会在次生林或低矮的红树林树冠上形成分散的求偶场。每窝通常产卵2枚,孵化期持续17到19天,幼鸟3周左右开始离巢。离开巢穴后,父母会继续喂养大约39天左右,以保证幼鸟能够更好地成长。
【外型辨识】
鳞胸刀翅蜂鸟的不同亚种间存在细微的区别。其中,P. c. saturatior的体型最大,颜色也最为深沉;P. c. berlepschi的腹部略带锈色,白色尾羽更加显著。
【保护状况】
IUCN对鳞胸刀翅蜂鸟的保护状况分类为“LC(无危)”。
【地理分布】
鳞胸刀翅蜂鸟栖息的地理范围广泛,从伯利兹和哥斯达黎加,经过墨西哥、哥斯达黎加直到哥伦比亚北部。这些鸟类偏好生活在亚热带和热带潮湿低地的森林中,也适应于被严重破坏或退化的边缘森林环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