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Hirundinidae > Petrochelidon > Streak-throated Swallow
Streak-throated Swallow

Streak-throated Swallow

English name:Streak-throated Swallow

Scientific name:Petrochelidon fluvicola

【简介】
黄额燕(学名:*Petrochelidon fluvicola*)

【外形特征】
黄额燕属于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燕科,是一种小型燕类。其头部和颈背呈现暗栗色,背部为光泽深蓝,并带有少量白色的细纹。腹部呈淡黄色,且带有黑色条纹,尤其在喉部和上胸部较为明显。成鸟体重约9.7克,体长约11-12厘米,翼长约为92.5毫米,尾长约45.5毫米,嘴峰长约8.5毫米。幼鸟比成鸟更暗淡,羽毛边缘带黄色,下体有模糊的条纹。

【生活习性】
通常栖息在开阔地带、山脚、农田及人类居住区,尤其偏好靠近水源之处,例如运河、河流或湖泊。它们以群体形式觅食,主要猎食飞虫,而飞行能力较弱,显得有些飘忽不定。

【鸣叫特征】
黄额燕发出啾啾的叫声,这是其常在栖息时发出的鸣声。飞行中则会发出尖锐的“trr trr”声。

【繁殖习性】
黄额燕的繁殖季节因地区而异。在北半球,繁殖期一般在3-6月,而南方则通常在12月至翌年4月,以及7-10月。它们通常在悬崖、桥梁、涵洞、灌溉水坝或建筑物中筑巢。巢由泥球构成,内部铺以干草、马毛或羽毛,每次产卵3-4枚,偶尔只有2枚。双亲共同负责孵化和抚育幼鸟。

【外型辨识】
黄额燕与彩石燕在外形上有些相似,但其头部色泽更亮,颈侧亦有明显的条纹。性成熟后,黄额燕在外观上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与成鸟相比,幼鸟的颜色更暗淡,下体有模糊的条纹,这也是它们之间的一个显著区别。

【保护状况】
根据IUCN在2009年的物种红色名录中的分类,黄额燕被列为无危(Least Concern, LC)。然而,它在巴基斯坦较为常见,在印度某些地区则相对稀少。考虑到靠近人类活动地区的某些人工巢址的增加,黄额燕的数量可能有所增加。

【地理分布】
这一物种主要生活在阿富汗东北部、印度次大陆及巴基斯坦地区,包括阿富汗东北部和喜马拉雅西北部;巴基斯坦中部和东部;印度北部和中部直至阿萨姆西部以及卡纳塔克南部。它们也出现在冬季更南的印度南部及偶发的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和中东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