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ff-breasted Babbler
English name:Buff-breasted Babbler
Scientific name:Pellorneum tickelli
【简介】
学名:Trichastoma tickelli,旧分类中曾被列为幽鹛属(Pellorneum),现归类为画眉科雅鹛属的鸟类。其学名含义为跟胸雅鹛的小型个体,由Blyth于1859年命名。
【外形特征】
棕胸雅鹛体型小,体长12-15厘米,体重16-20克。其上体为棕褐色或更暖更红的褐色,下体为皮黄色,并且腹中部是白色的。翅膀和尾巴呈棕色并带些许栗色。面部、眉纹和耳羽呈现红棕色或淡黄色条纹,而下颌区域为温暖的褐色,并有模糊的暗色斑点。两性相似,无性二型差异。幼鸟上部羽毛色调更偏红褐色。
【生活习性】
其性情胆小、羞怯而安静,食物主要是昆虫及其幼虫。栖息于茂密的植被下层,尤其是靠近地面的环境,偶尔它也出现在藤蔓缠绕的低树木上。当受到干扰时,它们会迅速逃入附近的遮蔽处。当不得不起飞时,棕胸雅鹛只会短程飞行并立即重新藏匿于植被中。
【鸣叫特征】
它们发声高亢,通常发出类似"wit-wee, wit-wee, wit-wee"的音调。叫声包括口哨音、颤音、粗犷的笑声以及高频尖叫。
【繁殖习性】
繁殖期通常在每年的4月至7月之间。它们会在林下灌木丛中或有岩石和灌木覆盖的沟谷地带筑巢,材料主要为细草叶和细茎。每个繁殖季通常筑巢1到2个,每窝下3至4枚卵。卵的外观是钝卵圆形,颜色为淡绿灰色,上面有红褐色或紫灰色的斑点。
【外型辨识】
共有6个亚种,其中:
- 指名亚种(Trichastoma tickelli tickelli)主要分布于缅甸东南部及泰国西部。
- 印度亚种(Trichastoma tickelli assamense)沙特于1883年所命名,分布在印度阿萨姆和孟加拉国至缅甸西北部。
- 南印度-缅甸亚种(Trichastoma tickelli ochraceus)在1934年由Ifinnearr命名,存在争议性。
- 越南亚种(Trichastoma tickelli annamense)分布于越南南部、中部、柬埔寨和老挝南部。
- 缅甸亚种(Trichastoma tickelli grisescens)主要分布于缅甸西南部。
- 云南亚种(Trichastoma tickelli fulvum)分布于中国云南部分地区、泰国北部、缅甸东北部、老挝、越南北部。
【物种区别】
- 比近种-白腹幽鹛(Pellorneum albiventre)的区别在于其胸口和腹部有黑色矢状斑。
- 棕头幽鹛(Pellorneum ruficeps)主要依据胸和两胁的黑褐色横斑与其区别明显。
【保护状况】
棕胸雅鹛的保护状况列为无危(LC),意味着在当前保护管理体系下无直接面临灭绝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