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Pellorneidae > Pellorneum > Malayan Swamp Babbler
Malayan Swamp Babbler

Malayan Swamp Babbler

English name:Malayan Swamp Babbler

Scientific name:Pellorneum rostratum

【简介】
白胸雅鹛(英文名:Malayan Swamp Babbler,学名:Pellorneum rostratum)属于雀形目幽鹛科幽鹛属。主要分布于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廖内群岛、林家群岛和邦加岛。

【外形特征】
白胸雅鹛体长约15.5至16.5厘米,体重约20.5至23克。它的上半部为棕褐色,下半部为白色,具有一只细长且末端略弯的喙,尾巴较短。成鸟头顶呈棕褐色,并带有灰色,背部为棕色,微带赤褐色。翅膀和尾巴边缘为暗红栗色。面部(包括眉纹、耳羽和颊部)为黄褐色,颏部到腹部呈现出丝质般的白色,胸部侧面为浅灰色,两胁带有黄褐色。虹膜为棕色,喙的颜色是上部为黑色,下部为灰褐色,腿则为肉色或灰褐色。雌雄性长相相似,幼鸟外观与成鸟相近。

【鸣叫特征】
白胸雅鹛发出独特的连续高音清脆的鸣叫声,如"wi-ti-tiu"、"chui-chwi-chew"或"chwi-chi-cheei"。它们的鸣叫声至少有七种不同的变体,通常包含3至5个音符,第一音可为尖锐哨声或短暂嗡嗡声,且末音可能升高或降低。在雄鸟鸣唱时,雌鸟会每隔0.6秒回应一次,发出短暂下降的"teew"叫声,持续2至4次。此外,它们还能发出粗哑的斥责声。

【生活习性】
白胸雅鹛栖息于河岸常绿阔叶林、次生林、轻度砍伐的森林、红树林、高地酸性沼泽林、海岸栖息地、较大的离岸岛屿、海滩灌木丛、废弃的老橡胶园和较老的刺槐种植园等地,且靠近水源常被认为是它们的首选栖息地。它们主要在地面觅食活动,以昆虫和幼虫为主食,时常在岩石、树干、树枝和水边根系之间跳跃,有时会追逐昆虫。

【繁殖习性】
该物种的繁殖季节通常为3月至6月。巢由雌雄共同筑成,材料多选用枯叶,有时还会从湿润的池塘中采集。巢的结构为深杯状,用细纤维和根须内衬,高度稍高于地面或隐藏在棕榈基部的小藤蔓之间。每对筑巢鸟通常会产下两个蛋,蛋壳呈淡绿色,伴有深绿褐色的斑点和斑块。

【外型辨识】
与婆罗洲雅鹛的显著不同在于分布区域的差异以及鸣叫声相较于后者更为高亢与清脆。

【保护状况】
根据IUCN标准,白胸雅鹛当前的保护级别为近危(NT)。

【地理分布】
白胸雅鹛主要栖息地包括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廖内群岛、林家群岛(苏门答腊东部)和邦加岛(苏门答腊南部),覆盖了对该物种相对连续分布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