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billed Pelican
English name:Spot-billed Pelican
Scientific name:Pelecanus philippensis
【简介】
斑嘴鹈鹕(Pelecanus philippensis),英文名Spot-billed Pelican,属于鹈形目鹈鹕科鹈鹕属的大型鸟类。主要分布在南亚至东南亚地区。
【外形特征】
斑嘴鹈鹕体型庞大,通常体长在125-152厘米之间,体重4.1-6千克,具有一个长达285-355毫米的喙。其主色包括白色的羽毛、灰黑色的头颈部和棕色的尾部。在繁殖季节,尾部、侧翼和翼下的覆羽呈鲑鱼粉,胸部也为朱红色。上喙两侧有明显的深色斑点,下喙基部整体较少深色。喉囊为紫红或粉红并带斑点,但雌鸟略较小型。幼鸟初始被白色绒毛覆盖,后续换上带有灰色斑点的羽毛。经过一年,喙部的斑点显现,而成年羽毛则需三年方能发育完全。
【生活习性】
斑嘴鹈鹕栖息于大型淡水或海岸水域,尤其是湖泊和回水区。它们以鱼类为主要食源,也偶尔捕食青蛙、甲壳类、蜥蜴和蛇。通常单独或成小群体觅食,有时会成群驱赶鱼类进入浅水区进行捕捞。
【鸣叫特征】
斑嘴鹈鹕在繁殖地可能会发出哼声和低沉的呻吟声,但具体的叫声描述并不多见。
【繁殖习性】
斑嘴鹈鹕的繁殖季节通常为10月至次年3月。主要筑巢于树上,一巢通常产下3至4枚卵。孵化期约为30天。幼鸟在巢或附近可以停留3至5个月。孵化成功率在54%至68%,每对成功繁殖率约为90%,首次繁殖年龄估计为3岁左右。
【外型辨识】
斑嘴鹈鹕具备独特的上喙斑点,较为灰暗的羽毛颜色以及繁殖季节的鲑鱼粉和黄色特征。与粉红背的鹈鹕相区别则需要注意个体的裸露部位颜色、更深的尾巴和更显著的头部斑点。
【物种区别】
斑嘴鹈鹕与其他鹈鹕种类的主要区别在于上下喙边缘的独特蓝黑色斑点,灰暗的总体羽毛颜色,以及繁殖季节中罕见的鲑鱼粉和黄色。与白鹈鹕、卷羽鹈鹕相比,斑嘴鹈鹕体型较小、嘴的大小和颜色、羽毛颜色也有所不同。
【保护状况】
根据IUCN分类,斑嘴鹈鹕目前被列为近危状态。在中国,该物种的保护等级已从二级提升到一级。
【地理分布】
斑嘴鹈鹕主要栖息于亚洲温暖地区,包括印度、斯里兰卡、中国南部沿海等地。在繁殖时通常筑巢于湖泊或河流附近的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