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ORACIIFORMES > Alcedinidae > Pelargopsis > Stork-billed Kingfisher
Stork-billed Kingfisher

Stork-billed Kingfisher

English name:Stork-billed Kingfisher

Scientific name:Pelargopsis capensis

【简介】
鹳嘴翡翠(Stork-billed Kingfisher,Pelargopsis capensis)是翠鸟科的一种中型鸟类。因其巨大的侧扁红色喙而得名。它们广泛分布在印度次大陆至东南亚地区。

【外形特征】
鹳嘴翡翠的体长为35至41厘米,体重在143至225克之间。头部为灰棕色,脸侧和颈背呈橄榄褐色,下体和宽阔的颈领为淡黄色,背部、腹部和翅膀呈蓝绿色,臀部颜色稍浅。最易识别的特征是其巨大的红色喙,喙端颜色更深,虹膜为深棕色,腿脚为橙红色。幼鸟胸部和颈后缘有暗色羽缘。

【生活习性】
鹳嘴翡翠广泛分布在印度、斯里兰卡、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婆罗洲、爪哇和菲律宾等地的低地水域附近及林缘环境中,如溪流、河流、湖泊、红树林和椰子种植园等。它们生活在沿海滩、溪流、大河和草坡附近的森林地带。

【鸣叫特征】
鹳嘴翡翠发出的鸣叫声鲜明且多变。常听到的叫声包括响亮刺耳的"ka ka ka ka..."发出后逐渐减弱与降低,还有类似于"sree-swee"的哨音,非常响亮的"quee-kwau"声,悦耳动听的"pire pire"声,受到干扰时发出尖锐的"weck weck"声,以及飞行时发出的笑声般的叫声“kyu kyu, kee kyu”。

【繁殖习性】
鹳嘴翡翠在1月至9月进行繁殖。一对鹳嘴翡翠在同一季节重复使用巢穴,一个巢穴每季产卵2至5枚。巢穴通常在河岸、腐朽树干、地面或树栖白蚁丘中挖掘。

【外型辨识】
这种翠鸟的特点在于显著的红色大喙、宽阔的亮褐黄色颈环和独特的蓝绿色羽毛。

【物种区别】
这种翠鸟需与其他相似种类区分开,如蓝翡翠,其体型更小,头为黑色,颏、喉、胸部白色,使得鉴别显著。

【保护状况】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于2021年将鹳嘴翡翠列为二级保护动物。总体上,这种翠鸟的特点在于显著的红色大喙、宽阔的亮褐黄色颈环和独特的蓝绿色羽毛。简而言之,鹳嘴翡翠是一种巨大的、优雅的鸟类,栖息在广阔的地理范围内,并有越来越少的危险,其分布情况需持续关注和保护。

【地理分布】
鹳嘴翡翠广泛分布在东洋界内,包括印度、斯里兰卡、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婆罗洲、爪哇和菲律宾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