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ins-wanderer
English name:Plains-wanderer
Scientific name:Pedionomus torquatus
【地理分布】
领鹑(学名:Pedionomus torquatus)隶属于鴴形目Pedionomidae科,是澳大利亚特有的鸟类。它们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中东部的干旱草地,包括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南澳洲以及北领地。
【外形特征】
领鹑体长15-19厘米,雄鸟体重39-78克,雌鸟57-95克,外形与三趾鹑相似但具有四趾。雄鸟的上体呈红色带褐色,下体呈白色并具有黑色新月斑;而雌鸟体型更大,颈部有醒目的红色斑块,项圈黑白相间,胸部黄白或棕红色。雌雄的虹膜均为奶油色,而雌鸟则更显黄色。喙部是奶油到淡黄色,雌鸟的基部较为明亮。两性腿色相同。
【鸣叫特征】
领鹑的叫声低沉且略似鸽子,重复发出“oo”声,这种声音可能会在昼夜间发出,并由雌鸟发出。此外,它们还会发出轻微的“chuck”声以感知雏鸟的危险,和用延长的笛声召唤幼鸟。当遇到危险时,雏鸟会发出求救声,雄鸟则会回应以轻微的“irr-irr”声。
【生活习性】
领鹑栖息在低矮草本植物茂密的旱地草原,如Stipa和Danthonia。日间活动频繁,飞行不常发生且不如鹌鹑灵活。夜间飞行则更为起伏不平,可能是为了逃避猛禽如黑隼、褐鹰和斑鹞的捕猎。领鹑主要以昆虫、蜘蛛以及植物种子为食,包括草籽、盐灌的种子和节肢动物。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常从8月底开始至11月,有时也会在雨量充沛的1月至2月间进行第二次繁殖。幼鸟比起成年鸟体型更小,但头部冠羽上的浅波纹并不那么明显。雄鸟会在雌鸟挖掘的草丛巢穴中照料孵化23天的卵,其间主要由雄鸟负责孵化,雌鸟则可能在旁辅助。幼鸟由雄鸟在大约两个月内独自抚养至羽毛丰满。
【外型辨识】
领鹑通常被误认为是Turnix按钮鹑,但通过体型太大、颜色较淡以及独特的白色主翼斑点和淡色边缘可以辨认。通过此特征与三趾鹑不同,特有四趾也是其一大标志。
【保护状况】
领鹑面临严重的栖息地丧失和捕猎威胁。过去8至10年间,数量锐减了80%。国土公园、动物园等机构已经开始采取圈养繁殖措施来保护这种珍贵的澳大利亚物种。八只极度濒危的领鹑在韦里比露天动物园(Werribee Open Range Zoo)被成功孵化,这是为救赎该物种免于灭绝而设的“澳大利亚国家领鹑恢复计划”的成果之一。通过这一计划的实施,显示依靠圈养繁殖和重新引入野生种群可以有效加强对此濒危物种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