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Thraupidae > Paroaria > Crimson-fronted Cardinal
Crimson-fronted Cardinal

Crimson-fronted Cardinal

English name:Crimson-fronted Cardinal

Scientific name:Paroaria baeri

【简介】

猩额蜡嘴鹀(Paroaria baeri)属于雀形目裸鼻雀科蜡嘴鹀属,是一种小型鸣禽。主要以植物种子为食,拥有独特的深红色前额和喉咙,主要栖息在南美巴西的河流森林地区。

【外形特征】

猩额蜡嘴鹀体型修长,头部呈圆顶状。它们拥有黑色的头部和背部,与白色的腹部形成鲜明对比。最显著的特征是深红色的前额和喉咙。来自Xingu河流域的亚种具有黑色的喉咙,加上红色的髭纹。

【鸣叫特征】

猩额蜡嘴鹀拥有粗犷而有力的鸣叫声,包括下降式的刺耳哨音。

【生活习性】

这些鸟类主要栖息在南美巴西的低地热带湿润森林和灌木丛中,尤其是河流森林区域。它们常在河流沿岸活动,靠近水源,有时甚至会在浮水植物上觅食。食物以昆虫为主,辅以少量的果肉和花朵。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可能从十月至来年一月。巢为开放式的杯状,由根和干枝构成,牢固地固定在悬垂于水面的灌木枝叶上,并用蛛网加固。繁殖活动在地面或灌木丛中进行。

【外型辨识】

与同类物种相比,猩额蜡嘴鹀以深红色的前额和喉咙最为突出。来自Xingu流域的亚种则具有独特的黑色喉咙和红色髭纹。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划定为无危(LC)受评物种。

【地理分布】

分布于巴西的河流森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