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Gillivray's Prion
English name:MacGillivray's Prion
Scientific name:Pachyptila macgillivrayi
【简介】
麦氏锯鹱学名Pachyptila macgillivrayi,是鹱形目鹱科锯鹱属的鸟类。主要分布在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繁殖地集中在Roche Quille岛(靠近圣保罗岛)和戈夫岛(位于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麦氏锯鹱在圣保罗岛上曾遭受外来入侵动物如鼠类和兔子的威胁,但由于实施了有效的清除计划,种群已有恢复,但数量仍然低于原始规模。
【外形特征】
麦氏锯鹱的上体呈珍珠灰至蓝灰色,额部颜色更深,为暗石板灰色。其背部最末端肩羽和三级飞羽边缘有较窄的灰白色边框,形成显著对比。飞展开上翼的黑色M型图案也明显可见,除最外侧的初级飞羽外,其余飞羽通常带有狭窄的灰白色边框。尾巴覆羽呈灰蓝灰色,边缘较浅,端部宽黑。
麦氏锯鹱的面部显得相对干净,眼上纹及面颊的侧面为白色,与深灰色的面具形成区别,面具延伸到眼睛前方并覆盖大部分耳羽;面颊侧面较淡,夹杂着灰蓝灰色。下体主要为白色,但在中央尾区通常有淡灰暗色区域和小暗尖。
雌雄个体的体型和外观相似。幼鸟的特征与成鸟类似,但后肩羽的白色端部分更加明显宽大。
【生活习性】
麦氏锯鹱主要生活在远离陆地的海洋上,并在繁殖季返回海岛集群繁殖。它们常见的筑巢地点包括洞穴、裂缝或地洞之中。在戈夫岛上,它们的巢穴高度从海平面延伸至至少450米。据推测,它们的觅食行为与小锯鹱相似,主要以浮游性的小型海洋生物为食。
【鸣叫特征】
有关其具体的鸣叫记录尚未发现,然而有报道称可能会在繁殖群落中发出声音。
【繁殖习性】
麦氏锯鹱从9月开始访问巢穴,到11月第四周开始频繁记录到蛋,相较于同域的阔嘴锯鹱晚三个月产卵。在圣保罗岛上,繁殖期通常从11月开始,幼鸟则在3月离巢。
【外型辨识】
与阔嘴锯鹱和鸽锯鹱在海上难以区分,额头顶部稍显平缓,并且它的喙形状略小于其他种类,通常呈蓝色,部分胸带也不如其他种类明显。此外,与小锯鹱相比,麦氏锯鹱的稍宽与尾部较短使得二者的区别更为明显。
【物种区别】
无相关内容
【保护状况】
据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评估,麦氏锯鹱的保护级别为极危(CR)。
【地理分布】
麦氏锯鹱主要覆盖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而生殖区域主要集中在Roche Quille岛(靠近圣保罗岛)和戈夫岛(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它过去曾在阿姆斯特丹岛的区域内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