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Pachycephalidae > Pachycephala > White-breasted Whistler
White-breasted Whistler

White-breasted Whistler

English name:White-breasted Whistler

Scientific name:Pachycephala lanioides

【简介】
白胸啸鹟(学名:Pachycephala lanioides)是啸鹟科啸鹟属的一种中型鸣禽,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亚北部的红树林区域。该物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定为无危。

【外形特征】
白胸啸鹟体型较大而结实,喙厚且具钩状。雄鸟头部和侧面呈黑色,有宽阔的棕色颈环与深色带相连接;背部至臀部为深灰色,尾羽覆羽则是黑色。雌鸟和幼鸟则呈现出棕灰色上身并带有白色之下的细斑纹,腹部几乎纯白。雄鸟与雌鸟形态颜色迥异,这是此物种的一大特征区别。

【生活习性】
白胸啸鹟活跃于密集的红树林以及画廊季雨林中。这种鸟类主要以昆虫、甲壳类及小型软体动物为食,体型通常不超过20毫米长。它们在地面、树皮、红树林根部及树枝上寻找食物,并从裂缝中提取猎物。它们亦会击碎软体动物的硬壳取出内脏进食。

【鸣叫特征】
白胸啸鹟发出响亮哨音,其鸣声通常包含四到六个音符组成的优美旋律。接触时发出“wheet”或“too-whee”的响亮叫声,而警戒时则会发出类似“per weet”的短促呼叫。

【繁殖习性】
繁殖期通常在8月底延伸至10月初,每年仅进行一次繁殖。雌雄共同筑造巢,巢呈杯状由细枝构成,外部用蜘蛛网加固,内部铺垫着草叶,巢高6至10厘米,直径约15厘米。一般而言,小洞穴或叉枝靠近主干为了保护幼鸟免受天敌的入侵更便于筑巢。每窝通常产卵2枚,卵的颜色从浅橄榄绿到深奶油,带有棕色和淡紫色斑点,每一枚卵尺寸大约为26毫米长和18毫米宽。孵化和养鸟期通过雌雄双方来完成。

【外型辨识】
繁殖期通常在8月底延伸至10月初,每年仅进行一次繁殖。雌雄共同筑造巢,巢呈杯状由细枝构成,外部用蜘蛛网加固,内部铺垫着草叶,巢高6至10厘米,直径约15厘米。一般而言,小洞穴或叉枝靠近主干为了保护幼鸟免受天敌的入侵更便于筑巢。每窝通常产卵2枚,卵的颜色从浅橄榄绿到深奶油,带有棕色和淡紫色斑点,每一枚卵尺寸大约为26毫米长和18毫米宽。孵化和养鸟期通过雌雄双方来完成。

【保护状况】
白胸啸鹟分布于澳大利亚西北部至中北部沿海,地理范围较广。尽管这种鸟在保护下总体状况稳定,但生境破碎化问题仍使它们面临部分区域分布不均的风险。IUCN认定其为无危物种,但在红树林生态中则显示出一定断层的分布趋势。因此,需要持续监视这类鸟种的生态需求和栖息地的变化以确保其长期存续。

【地理分布】
白胸啸鹟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亚北部的红树林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