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eulue Scops Owl
English name:Simeulue Scops Owl
Scientific name:Otus umbra
【地理分布】
栗角鸮仅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Simeulue岛,位于苏门答腊岛的西北部。该岛屿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栗角鸮成为当地的一种特有物种。
它们栖息在森林边缘、陡峭山坡上的残存森林,尤其是沿海地区的森林地带。栗角鸮也出现在丁香树种植园,从而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
【外形特征】
栗角鸮体长16至18厘米,体重约90至100克。整体呈均匀的红褐色。其羽毛特征包括耳羽短小、翅膀圆形,面部盘色相对较淡,纯红褐色且头顶有细弱的条纹。背部呈现黑色细纹,肩羽边缘为白色。飞羽和尾羽有横斑,下体颜色稍淡,带有白色细纹,红褐色横斑,偶尔可见黑色条纹。足部被羽毛覆盖至脚趾,虹膜呈绿色带黄,喙和脚为灰色。
【鸣叫特征】
栗角鸮的鸣叫声独特,类似于打嗝般的哨音,有时也与啄木鸟的叫声相似。它们还会发出一系列短促的尖叫,这些声音可能伴随于歌声中。
【生活习性】
该种鸟主要以其所在的Simeulue岛上的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为食,全年栖息于此。其日夜皆活跃,并依赖于残存的原生植被来提供其食物来源和栖息空间。
【繁殖习性】
目前有关栗角鸮的繁殖信息非常有限。有记录显示它们在3月份的晴朗夜晚会发出鸣叫,这可能是繁殖季节的征兆。推测该种鸟可能在树洞中筑巢。
【外型辨识】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0年鸟类红色名录,栗角鸮的保护级别为近危(NT)。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将其列入II级附录中。对栗角鸮种群数量的估算存在差异,有关其稀少程度的说法也不尽相同。总体上,这种鸟仅限于单个岛屿,主要受到栖息地破坏的威胁,种群趋势不详。因此亟需进一步研究和保护措施以确保其种群稳定。
【物种区别】
栗角鸮与分布于异地的恩加诺角鸮相比较,体型更小,耳羽更不显著,虹膜呈绿色带黄,这一点与恩加诺角鸮的亮黄色虹膜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