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STRIGIFORMES > Strigidae > Otus > Mountain Scops Owl
Mountain Scops Owl

Mountain Scops Owl

English name:Mountain Scops Owl

Scientific name:Otus spilocephalus

【简介】
黄嘴角鸮(学名:Otus spilocephalus)是鸱鸮科角鸮属的一种小型夜行性鸟类,主要栖息在亚洲的山地森林中。该鸟类分布于巴基斯坦至越南的喜马拉雅山脉、东北印度、中国南部以及东南亚等多个地区,并在台湾、马来西亚半岛、泰国等地较为常见。

【外形特征】
黄嘴角鸮体型小巧,体长约为18-21厘米,体重在53-112克之间。上体呈现赤褐色到暗棕色,下体则带有细密的赤褐色条纹和淡黄色纹饰。最显著的外部特征在于肩部排列着一排独特的白色三角形斑点。眼睛呈现出亮黄色,耳羽簇多为深棕褐色并附有黑色横纹条带,面盘则呈棕褐色,下缘带有白色装饰。幼鸟的颜色较深,条纹更为明显。

【生活习性】
该物种主要习居于海拔较高、2000米以下的山地常绿阔叶林及混交林中,偶尔也会出现在山脚下林缘地带。夜间特别活跃,主要以大型昆虫、小鼠或小鸟为食。发声频繁,叫声带有明显的哨音模式,如“plew-plew”或“he-he”,通常每5到10秒重复一次。

【鸣叫特征】
该物种发声频繁,叫声带有明显的哨音模式,如“plew-plew”或“he-he”,通常每5到10秒重复一次。

【繁殖习性】
繁殖期一般为每年的3月至6月,巢多筑在树干的天然洞穴或啄木鸟遗留的巢中,离地高度约2至7米。一次可产卵2至5枚,卵型为31.9mm×27.6mm,由双亲共同孵化。孵化周期较长,一般为29-32天。

【外型辨识】
与其他角鸮比较,黄嘴角鸮的肩部斑点更为醒目,耳羽簇相对较短,这些特点都有助于物种之间的区别。不同亚种在羽毛颜色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如huttoni亚种色泽较浅而vulpes亚种更为深沉。

【保护状况】
黄嘴角鸮被IUCN评定为无危物种(LC),且列于CITES附录II中属于受保护动物。其目前在部分分布地区,例如泰国的Doi Chiang Dao野生动物保护区、中国的福建省、广东省等地均有分布,在全球种群规模不确定的情况下,其稳定性未受到显著的威胁影响。

【地理分布】
黄嘴角鸮在亚洲广泛分布,包括但不限于:
- **印度次大陆**:喜马拉雅山脉及东北部地区。
- **东盟国家**:中国大部分南方省份,包括福建、广东、广西以及台湾;越南、马来西亚;并延伸至苏门答腊和北婆罗洲。

【亚种】
黄嘴角鸮有多种亚种,具体如下:
- **台湾亚种(Otus spilocephalus hambroecki)**
- **喜马拉雅山亚种(Otus spilocephalus huttoni)**
- **华南亚种(Otus spilocephalus latouchei)**
- **婆罗洲亚种(Otus spilocephalus luciae)**
- **中南半岛亚种(Otus spilocephalus siamensis)**
- **指名亚种(Otus spilocephalus spilocephalus)**
- **苏门答腊亚种(Otus spilocephalus vandewateri)**
- **马来西亚亚种(Otus spilocephalus vulp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