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STRIGIFORMES > Strigidae > Otus > Rinjani Scops Owl
Rinjani Scops Owl

Rinjani Scops Owl

English name:Rinjani Scops Owl

Scientific name:Otus jolandae

【简介】

Rinjani Scops Owl(学名:Otus jolandae),2003年首次被确认为独立物种,并于2013年正式描述。这种鸟类仅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小巽他群岛中的龙目岛,以纪念发现该物种的生物学家Jolanda Luksenburg博士。

【外形特征】

林加尼角鸮体型约为22厘米。面部呈现深褐色到灰色纹理的肉桂色环,两侧及宽阔眉区有较多灰白色,下颚和喉咙则混合着肉桂色至白色,伴有暗褐色横杠。上体为温暖的棕色,耳羽簇与头部相似但带有部分较浅斑块。尾羽上覆羽带有黄橄榄的底色,翼边覆羽带有深棕色横杠,使得其羽毛更加丰富。腹部大部呈现白色,带深色斑点或细致波浪状条纹,部分羽毛靠近基部处露出白色。背部则包含密集的白色和肉桂色条纹或斑点,深棕色的粗条纹更为明显。腿色为肉桂色,带有散落的深棕色斑点,脚趾周围覆盖着羽毛。眼睛呈现黄褐色,喙为黑褐色,脚部颜色为淡赭石或橄榄色。雌性和雄性表象一致。

【生活习性】

林加尼角鸮栖息于龙目岛的连续森林和树木密集的区域,亦出现在次生林、棕榈树种植园和果园中。它们通常在15-20米高的中高树上被发现,主要栖息海拔25-1350米,但多数在200米以上。

【鸣叫特征】

它的鸣声简单而清晰,发出类似“woot”的哨音,声音无显著泛音且末尾声调略有上升。与其他周边相似物种不同。

【繁殖习性】

关于林加尼角鸮的具体繁殖信息尚未有明确记载。

【外型辨识】

林加尼角鸮与摩鹿加角鸮和苏拉威西角鸮外形相似,但腹部整体呈现白色并且带有强烈深色斑点,缺乏淡色颈环。鸣叫声也和近缘物种不同,其特征更为显著。相较于摩鹿加角鸮亚种,它的上体图案较弱,且冠部、颈部和上体的颜色略明暖一些。胸部较暗但更温暖,无论是摩鹿加角鸮下腹部的状况还是鸣叫声区别都较明显。

【保护状况】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该物种评估为近危级别(NT)。全球估计数量在2500-10000只之间,并且数量疑似正在减少。现有的次生林、零散树木和安静的道路沿线都发现了它们的存在,这表明它们并不需要片状的原始森林。龙目岛西南的低地可能存在适合它们栖息的地段,但岛上相当数量的低地森林已被清除了。的确切分布和栖息地条件仍需深入研究。自2018年起,林加尼角鸮被纳入龙目岛本地的保护名单,并且现在已被列为本地保护物种,然而仍面临非法贸易的威胁。

【地理分布】

这种鸟类仅分布于印尼的小巽他群岛龙目岛,栖息于剩余的森林区域中,尤其是龙目岛的西部,包括Gunung Rinjani国家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