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tnut-winged Chachalaca
English name:Chestnut-winged Chachalaca
Scientific name:Ortalis garrula
【简介】
栗翅小冠雉是一种分布于南美洲哥伦比亚西北部的鸡形目凤冠雉科鸟类。该物种具有独特的红褐色头部斑块,栗色的初级飞羽和尖端淡色的外侧尾羽,是其显著的外观特征。
【外形特征】
成年栗翅小冠雉长度约为53至60厘米,雄鸟体重可达755克,雌鸟重约630克。其上体主要为棕色,与颈背的颜色相比较为明亮;尾羽比背部略暗,带有绿色蓝色光泽,并且多数足带宽幅白色尖端。喉部和上胸部的主要颜色为棕色,并且可能带有锈色;下腹部和侧面呈现白色,大腿部分颜色较暗且有时带有浅黄色调。在飞行时,较为醒目的则是其明亮的栗色初级飞羽。
【鸣叫特征】
栗翅小冠雉的叫声全年均可在野外听闻,特别是在黎明时最为频繁,并在春季繁殖季节时声音更为响亮。该物种最常见的是发出的“wha-cha-rá”的二重歌鸣叫声,声音强劲有力,传声能力强。
【生活习性】
该物种的栖息环境多为轻度林木覆盖地带及红树林地区,其中,清晨和晚间是其更加活跃的时刻。此时它们往往会飞到更加开阔的地带觅食,并呼拉出粗糙且响亮的叫声。它们偏好生长密集的灌木林木及河流森林地带,在这类环境中主要在树木上觅食,但在没有遮挡的地面时偶尔也会下到地面。食物以果实、树叶为主,它们在雨季更多食用果仁,而在干旱季节时则依赖更多的树叶类食物。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一般在旱季(1月至4月),栗翅小冠雉会在树上构建简单的巢穴。一次通常产卵数量为至多四枚。在这个繁育阶段中,雄性会参与到筑巢和育雏过程中。
【外型辨识】
该物种与棕头小冠雉(具有奶油色下体和栗色的尾羽尖端)、灰头小冠雉(有灰色头部和上颈部,灰褐色下体)和棕臀小冠雉(下体从淡黄色到栗色,缺少亮栗色主要是初级飞羽)差别较大。无论从腹部的颜色还是尾羽尖端的颜色来看,栗翅小冠雉都易于识别。
【保护状况】
栗翅小冠雉的保护状态被列为IUCN无危(LC)。
【地理分布】
- 主要分布在哥伦比亚西北部
- 具体范围:从Sinú河西部到Sierra Nevada de Santa Marta东部和Magdalena河深谷,范围约在海平面至大约800米海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