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ender-billed Oriole
English name:Slender-billed Oriole
Scientific name:Oriolus tenuirostris
【简介】
细嘴黄鹂属于雀形目黄鹂科黄鹂属,体长约为25厘米。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直至东南亚的森林中,包括印度、不丹、泰国及中国南部地区。
【外形特征】
雄性成鸟头部除眼睛周围有一条宽黑带外,其他部分呈金黄色;背部呈金色橄榄色,翅膀为黑色,边缘带有一些黄色或橄榄色的斑点。喉咙和下体皆为全金黄色。雌鸟外观与雄鸟相似,但颜色略暗,有时在头顶部分也有较暗的颜色遮盖了脖子后背上的黑带,腹部微露细暗条纹。幼鸟上体黄绿色,胸部乳白色至淡黄色,下体有深色条纹。
【鸣叫特征】
细嘴黄鹂的鸣叫声丰富,包括一系列柔和的笛音“wheeow”以及类似啄木鸟的高音“kick”声。其叫声还包括略粗糙的喵喵声、短促的鼻音和刺耳的咆哮声。
【生活习性】
细嘴黄鹂栖息于山地的松林、混交松栎林、半常绿或常绿阔叶林、森林边缘、竹林、茶园以及城市花园等各种环境中。繁殖期主要在4月至6月间,食性以果实为主,包括无花果和Trema orientalis,同时也大量摄取花蜜和昆虫。
【繁殖习性】
细嘴黄鹂的繁殖巢通常呈适度深的杯状,悬挂在水平叉枝上,位置一般在茂密树冠的边缘。巢由草茎、树叶、根、种子绒毛、细树皮条等材料构成,内部则以更细的材质如细草、绒毛和羽毛等内衬。一般每窝有2-4枚卵,这些卵发粉红色,带有红色、浅栗色、紫棕色或黑色的斑点。
【外型辨识】
细嘴黄鹂的虹膜为红色,喙为橙红色,脚为灰色。它们最为标志性的高音鸣叫声类似啄木鸟的“kich”声,也具有黄鹂特有的悠扬笛音。
【地理分布】
细嘴黄鹂分布于喜马拉雅至缅甸,中国南部及印度支那地区。繁殖季节通常在云南海拔2500-4300米的山地森林中进行,冬季时会迁往低海拔的开阔常绿阔叶林越冬。
【保护状况】
细嘴黄鹂目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危(LC),即当前面临的风险较小。但中国某些地区由于捕捉笼鸟贸易和过度猎杀,细嘴黄鹂的数量已经减少。泰国的Mae Wong国家公园等地分布数量较多,保护状况相对稳定。
【物种区别】
细嘴黄鹂与印度金黄鹂的外观相似,但具有一些明显的区别:细嘴黄鹂的喙相对长且细,且黑色眼带更细,特别在颈部区域更为明显。幼鸟的眼带不那么清晰,有时甚至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