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SITTACIFORMES > Psittaculidae > Oreopsittacus > Plum-faced Lorikeet
Plum-faced Lorikeet

Plum-faced Lorikeet

English name:Plum-faced Lorikeet

Scientific name:Oreopsittacus arfaki

【简介】
紫颊鹦鹉(英文名:Plum-faced Lorikeet,学名:Oreopsittacus arfaki),属鹦形目长尾鹦鹉科。主要生活在新几内亚高地的云雾森林里。

【外形特征】
紫颊鹦鹉体长约15至17厘米,重约16至26克。喙为黑色,头顶至眼线上方呈现红色。脸颊部分紫色,而眼下方有两个白色斑点,从眼窝延伸至耳羽;后眼区、颈部侧面、背侧、尾羽均为暗绿色;初级飞羽为蓝色;胸部和腹部为黄绿色,胸两侧及翼下覆羽易于识别为红色,腹部到下腹部则呈现橙红色,而尾下覆羽两侧则为黄色;翼上的二级飞羽下部有一条黄色横带;尾羽尖端为淡红粉色,下部则略带红褐色。雌鸟没有头部的红色帽状羽毛。幼鸟的上体羽毛边缘有黑色条纹,脸部的颜色特征不够明显。

【生活习性】
紫颊鹦鹉喜欢成对行动。它们以Dimorphanthera cf. cornuta的花蜜、花粉和Schefflera的花朵、果实和浆果为食。它们不仅在树冠顶端觅食,也会在较低高度的林间植被中寻找小型果实。

【鸣叫特征】
它们通常发出清脆的、带高音的三音节叫声“tsi-tsi-tseet”,有时会扩展为更长的颤音。单独的叫声则是“tseet”。

【繁殖习性】
紫颊鹦鹉的确切繁殖期在野外尚未准确确定,一般猜想可能从6月开始。

【外型辨识】
通过脸部独特的色彩布局与其它小型山地鹦鹉区分。飞行时可以看到红色前翅、红色尾下覆羽和翼间的黄色条纹。红嘴鹦鹉和黄嘴鹦鹉相对较大,而腹部则有全红。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名单,紫颊鹦鹉的保护级别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紫颊鹦鹉主要分布在新几内亚山脉,跨越印尼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