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e-winged Starling
English name:Pale-winged Starling
Scientific name:Onychognathus nabouroup
【简介】
淡栗翅椋鸟,隶属于雀形目椋鸟科的栗翅椋鸟属。主要分布在非洲西南部至南非中部及南部,包括安哥拉、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和南非等地。
【外形特征】
该种鸟体长约为27厘米,体重在94至122克之间。整体外观呈统一的闪光黑色,翅膀收拢时能见到一条狭窄的浅红褐色带,主要是中央部分初级飞羽外侧边缘泛白,并内侧四枚飞羽具有大多数为奶油白色的内侧边缘以及外侧四枚飞羽的外侧边缘呈现红褐色。在飞行期间,翅膀上的白色斑块位于翼中央。虹膜为橙黄色,喙和腿的颜色均为黑色。雄性和雌性外观相似,但雄性的体长、尾长、爪长和翼长统计数据略大于雌鸟。幼鸟羽毛相对成鸟光泽度低,虹膜呈棕色。
【鸣叫特征】
其鸣叫声响亮且悦耳,常见的包括‘preeeeooo’的飞行声及变化多端的鸣唱声。
【生活习性】
该鸟多以配对或小型群体的形式生活于半干旱和沙漠区域,偏好岩石地带和悬崖,并在城市周边寻找果实和无脊椎动物。其饮食习惯趋于杂食化,主要以水果和昆虫为食。
【繁殖习性】
在纳米比亚的繁殖期为11月至次年4月,在南非则为10月至次年3月期间,可能有两次繁殖。它们实行一夫一妻制且伴侣关系可持续多年。繁殖时,它们倾向于在悬崖上互相使用与其建筑类似的缝隙来筑巢,每对鸟会共同建造具有干树枝构成的基座,内用干草和动物毛发做成碗状巢,也有Parkinsonia africana树的针状叶子被用来筑巢,偶尔利用类似结构来筑巢。每次产卵数量为3枚,蛋壳颜色为淡绿色,有红褐色斑点,孵化的责任全由雌鸟承担,雄鸟则在旁边守卫,有时会长时间鸣叫;孵化周期为13至14天,孵化后由双亲一起照料,直到雏鸟大约25天后巢内成熟。
【外型辨识】
与类似的红翅椋鸟相比,淡栗翅椋鸟主要区别在于其鲜明的白色翼斑(而非砖红色翼斑),尾羽的形状更为方形(而非渐变),眼睛也为橙色(而非深红色)。
【保护状况】
基于IUCN的评估,淡栗翅椋鸟被列为无危等级(LC),因广泛分布的稀疏区域内它们的数量相对较多。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在非洲西南部至南非南部和中部,具体地区包括安哥拉的西南部、纳米比亚(不包括纳米比亚的东部)、南非的西部内陆至自由州南部和东开普省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