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Sturnidae > Onychognathus > Red-winged Starling
Red-winged Starling

Red-winged Starling

English name:Red-winged Starling

Scientific name:Onychognathus morio

【简介】
红翅椋鸟(英文名:Red-winged Starling),属于雀形目椋鸟科栗翅椋鸟属的一种大型鸟类。该物种广泛分布于非洲东部、东南部至南部,从埃塞俄比亚到南非开普省,包括肯尼亚、乌干达等区域。

【外形特征】
红翅椋鸟体长约30厘米,体型重量介于115至155克之间。成年雄性体色为金属蓝黑色光泽,而雌性头顶、颈部、头侧面以及胸部为灰白色,并带有深色条纹。幼鸟与成年雄鸟相仿,只是羽毛光泽较弱,眼睛呈现深棕色,喙部颜色为棕色,翅膀下的红褐色斑块在飞行时很容易被识别。

【生活习性】
红翅椋鸟生活在岩石峭壁、峡谷和山地等相对较高的地区的栖息地。它们也能适应城市环境中常见的建筑结构,如岩石的突出部分和砖瓦建筑等。红翅椋鸟主要以水果为食,同时也会取食昆虫和其他小型脊椎动物。此外,它们也是杂食性动物,常常食用当地的腐肉类食物,具有高度的食性适应能力。觅食活动可在树木、灌丛乃至潮间带进行。

【鸣叫特征】
无相关描述。

【繁殖习性】
红翅椋鸟的繁殖季节多样,根据地区可能从4月持续到10月甚至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繁殖。在埃塞俄比亚主要集中在4月和10月,而东非的繁殖高峰期在11月至12月和3月之间。巢穴通常由雄鸟和雌鸟共同建造,在岩石或悬崖的突出处筑巢,现在也常见于建筑物上。每窝产2至4枚蛋,孵化期持续13至14天,幼鸟在破壳后需要在22至28天内由双亲共同喂养。

【外型辨识】
红翅椋鸟的显著特征是其翅膀上的鲜红色斑块,在雄性个体上尤为明显。体型上雄鸟全身漆黑,而雌鸟头部灰暗,头部、颈部和羽冠等部位为灰白色,带有较深的黑色条纹。

【物种区别】
与淡栗翅椋鸟相比,红翅椋鸟的初级飞羽为独特红褐色,而淡栗翅椋鸟则呈现出白色边缘加橙色。此外,红翅椋鸟的眼睛颜色比后者更接近黑色。

【保护状况】
红翅椋鸟在IUCN红色名录中的状态为无危(LC)。此鸟类分布广泛且数量较多,在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的大致数量就超过4000只。但同时也要注意,红翅椋鸟有时在某些非洲地区不被认为需要保护,原因在于它们会侵害一些地区农作物,在开水果时会形成损害。

【地理分布】
红翅椋鸟广泛分布于非洲东部、东南部至南部,从埃塞俄比亚到南非开普省,包括肯尼亚、乌干达等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