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tnut-winged Starling
English name:Chestnut-winged Starling
Scientific name:Onychognathus fulgidus
【简介】
栗翅椋鸟,学名为Onychognathus fulgidus,属于雀形目椋鸟科。这一物种广泛分布在非洲热带雨林,常见于低地森林。
【外形特征】
栗翅椋鸟成年体长范围在28至35厘米之间,体重从103至140克不等。雄鸟头至喉部为蓝黑色,带有绿色光泽;颈背、耳羽以及头侧面为黑色并有光泽;翅膀和尾部也呈现深邃的黑绿色,而初级飞羽则带有显著的红棕色与黑色边框。相较之下,雌鸟头部色彩以灰色为主,带有斑驳的暗绿色条纹。幼鸟的颜色较为淡雅,虹膜呈棕黄色。
【鸣叫特征】
此类椋鸟的叫声独特,通常为嘶哑的混合鸣叫、尖锐叫声及“churng-chuuick”音节,飞行时则发出“ti-ew”的哨音及多种双音节变体。但在栖息状态时,它们的鸣叫时间相对较少。
【生活习性】
栗翅椋鸟偏好生活在低地原始森林与次森林中,并偶尔出现在开阔地带和树木环绕的花园里。通常活动海拔在1000米以下,除非处于繁殖季节,它们表现出一定的移动性,可能进行局部季节性迁徙。主要以果实为主食,同时也食用Bombax植物的花蜜以及捕捉白蚁、甲虫及蚂蚁等昆虫。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根据不同地区会有差异,如在利比里亚,繁殖期是10月至3月;而在科特迪瓦,育雏季节则为9月至12月。巢穴通常建于棕榈叶底部,附着于密集的附生植物,或选择树洞作为巢址,高度一般位于15至35米间。它们有时会占用赤颈鵟或棕榈鹫的旧巢,且这些巢址有可能连续几年被使用回。
【外型辨识】
栗翅椋鸟体形较大且颜色深暗,以长尾巴和重甸甸的喙为显著标志。雄性成鸟的头部体色呈现出蓝黑色且带有光泽,而雌性体色则为带有暗绿色条纹的灰白色。亚种hartlaubii体型较为偏小,喙比较短,除了头部光洁的蓝绿色以外,其颈部也有类似的光泽。
【保护状况】
该物种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被列为无危级别(LC),在西非地区,它们的数量相对较多,部分地区甚至较丰沛。
【地理分布】
栗翅椋鸟广泛分布于西非和中非,包括但不限于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加纳、尼日利亚、喀麦隆、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刚果民主共和国北部及西部、乌干达以及安哥拉北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