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SITTACIFORMES > Psittacidae > Ognorhynchus > Yellow-eared Parrot
Yellow-eared Parrot

Yellow-eared Parrot

English name:Yellow-eared Parrot

Scientific name:Ognorhynchus icterotis

【简介】
黄耳鹦哥,学名Ognorhynchus icterotis,又称黄耳长尾鹦鹉或黄耳锥尾鹦鹉,主要栖息于哥伦比亚安第斯山脉的有蜡棕榈树的地区。该物种一度被认为已灭绝,直至1999年重新发现,目前被列入IUCN红色名录的易危级别。

【外形特征】
体型较大,全长约42厘米,重约285克。羽毛主要呈绿色,腹部淡绿色。前额、脸颊的一部分和耳羽呈黄色,形成显著的特征。较大的喙、黑色的眼周裸露皮肤都增加了辨识度。

【生活习性】
黄耳鹦哥主要栖息于云雾森林、部分开垦区域和海拔高达3400米的罗汉松林,通常低于1200米才可见它们的身影。它们展现出季节性的迁移或游荡行为,频繁地变化栖息地以寻找食物。蜡棕榈坚果及多种植物的果实是它们的主要食物来源。

【鸣叫特征】
叫声粗犷、略带鼻音与哀婉,特征性地发出像“raanh”这样的声音。无论是飞行还是静止时,都能发出尖锐的鸣叫声,其声音能够远距离传播。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出现在3月至5月。它们采用结群繁殖的方式,巢筑在高大的蜡棕榈树洞内,高度超过25米。繁殖季节,一个巢穴通常产出4枚卵。

【外型辨识】
该物种以其前额、脸颊和耳羽的黄色、粗大厚实的喙部和体型较大便于鉴定。其独特的色彩分布、栖息地偏好使其与其他同属物种有所区分。

【保护状况】
蜡棕榈的砍伐威胁了黄耳鹦哥的生存,严重干扰了该物种的栖息地、食物供给及繁殖。虽然黄耳鹦哥已被列入《华盛顿公约》附录一及IUCN红色名录的濒危级别,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护措施后,数量才显著恢复,目前总共有1103只。这些保护措施包括创建保护区和基于社区的恢复计划。

【地理分布】
分布于哥伦比亚安第斯山脉中部,从南桑坦德和安蒂奥基亚区到托利马和梅塔州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