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Muscicapidae > Oenanthe > Kurdish Wheatear
Kurdish Wheatear

Kurdish Wheatear

English name:Kurdish Wheatear

Scientific name:Oenanthe xanthoprymna

【简介】
黑脸红尾䳭(学名:Oenanthe xanthoprymna)是雀形目鹟科䳭属的一种鸟类,主要分布于中东地区。

【外形特征】
成年雄鸟体长约14厘米。顶至颈背部分为浅灰色,眼上方有一条白色纹,连同黑色面颊和喉部更加突出。背部呈灰褐色,翅膀深色无白色条纹,飞行羽边缘呈现棕褐色。腹部颜色为白色或淡黄色,胁部和尾下覆羽为橙色,尾羽基部为白色,黑色端斑。雌鸟颜色较暗淡,且面孔和喉部为灰色。幼鸟的具体形态描述不详。

【鸣叫特征】
黑脸红尾䳭发出尖锐的“chack-chack-chack”叫声,其歌声与穗䳭(Oenanthe hirundiniformis)颇为相似,是一种较为尖细的颤音。

【生活习性】
该种鸟类栖息于干燥的山地岩石斜坡和谷底,尤其偏好矮灌木和草丛间杂有裸岩的环境。其海拔高度从1500米到4100米不等。冬季迁徙至非洲东北部的干旱地带,如峭壁、峡谷和金合欢草原等地。秋季迁徙期通常在9月至10月之间。

【繁殖习性】
黑脸红尾䳭筑巢于岩石缝隙、碎石堆或巨石下。巢外形类似浅盘,内壁铺满了羊毛、毛发和枯草。这个物种每窝产4至5枚蓝白色带有少量栗褐色斑点的蛋。繁殖季节从6月初持续至8月初。

【外型辨识】
黑脸红尾䳭与红尾䳭(Oenanthe erythronota)有交配现象,但在伊朗地区,红尾䳭的亚种cummingi颜色差异较大,可能为一年生个体的中间型羽毛。雄鸟的橙色臀部和尾羽基部在冬季飞行时尤为突出,便于识别。

【保护状况】
根据IUCN评估,黑脸红尾䳭被列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黑脸红尾䳭繁殖于土耳其东部、伊朗西部、伊拉克北部及前苏联部分地区。非繁殖期则分布于埃及、苏丹、厄立特里亚、东北索马里及阿拉伯半岛,偶尔也会到达印度西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