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miliar Chat
English name:Familiar Chat
Scientific name:Oenanthe familiaris
【简介】
红尾岩䳭(英文名:Familiar Chat,学名:Oenanthe familiaris)是雀形目鹟科䳭属下的鸟类,主要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岩石和山区环境以及人类居住区附近。
【外形特征】
红尾岩䳭体型小巧,体长约为14至15厘米,体重13至29克。成年个体的上体呈灰褐色,耳羽部分颜色较暖。臀部和尾羽外侧为锈色,尾部中央羽毛为深褐色,尾羽尖端深色,形成独特的倒置黑色"T"字形。下体颜色偏淡,呈淡灰色至灰褐色,喉咙颜色更浅,腹部至尾下覆羽逐渐变成淡锈色。喙和腿脚均为黑色,两性相似。
幼鸟外观基本类似成鸟,但背部有斑点,胸腹部有鳞状斑纹。红尾岩䳭主要的亚种差异在于羽毛色彩的色调。
【生活习性】
红尾岩䳭栖息于灌木丛或轻度林地,尤其偏好岩石地带,如侵蚀沟壑、岩石露头、石堆、干涸的河床、采石场及建筑物。其分布海拔因所在地区而异:在肯尼亚高度范围为400至1600米,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可达2000米,在莱索托高达2400米。
【鸣叫特征】
红尾岩䳭发出的鸣叫柔和而婉转,警报声为“shek-shek”,而其鸣唱则是一种颤音式的连续鸣叫。
【繁殖习性】
在不同的地域,繁殖时间有所不同:西非为12月至3月,尼日利亚为3月至5月,南非为10月至11月。它们通常筑巢于地面洞穴中,也可能选择岩石面、建筑或废弃的群织雀巢。一次产卵2至4枚,卵呈亮绿色,带有稀疏的红褐色斑点。孵化周期大约为13至15天,雏鸟喂养期同样为13至15天,每年通常仅抚养一窝幼鸟。
【外型辨识】
红尾岩䳭与镰翅岩䳭相比,腿较短,眼周不明显,臀部呈奶油橙色,具有不同的尾羽图案;与褐尾䳭相比,尾羽图案也有显著区别。
【物种区别】
红尾岩䳭有时会利用人类活动遗留的物品筑巢,例如螺丝钉、金属碎片等。该种广泛分布于非洲西部、中部、东部和南部地区,在肯尼亚常见于3000米以下的区域,在南非则常常出现在卡鲁灌丛中。
【保护状况】
IUCN名录将红尾岩䳭评定为LC(无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