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OLUMBIFORMES > Columbidae > Oena > Namaqua Dove
Namaqua Dove

Namaqua Dove

English name:Namaqua Dove

Scientific name:Oena capensis

【简介】
小长尾鸠,鸽形目鸠鸽科长尾鸠属的唯一物种。因其具有显著的长尾以及灰白腹部特征而引人注目。这种鸽子体型小巧,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至阿拉伯半岛,以及马达加斯加等地区。

【外形特征】
小长尾鸠长约为22厘米,翼展28-33厘米,体重约为40克。雄性小长尾鸠额头、面部、喉咙和胸部为黑色,边缘灰白色;头部和颈侧、胸部、大部分翅膀覆羽呈蓝灰色,背部、肩部、内翼覆羽、肩羽及内侧次级飞羽则呈浅驼色至棕色,翅膀上还有2-5个紫色或深蓝色斑点。其初级飞羽为栗色,尖端黑色,外缘黑灰色。幼鸟整体覆盖着有黑色子端斑点、黄至白色尖端的羽毛,显得斑驳;有些雄性幼鸟胸羽黑色,尖端为驼色。与雌性相比,雄性的头部、腹部和胸部呈灰褐色,并无黑色面罩,喙则显现为紫黑色。

【鸣叫特征】
小长尾鸠的鸣叫声是一种低沉的双音'ho-ooo',首个音较短,第二个音则短促且尖锐,此声音哀婉、频繁重复。

【生活习性】
小长尾鸠栖息在开阔地带,如金合欢树灌木丛和荆棘林中,特别是在沙质地带。它们也常出没于草地上有灌木的地方,或是河岸附近开阔地带及垦殖区域,但避开森林区域。它们生活在热带及亚热带的低地,海拔可达到1600米,甚至在肯尼亚发现了能够进行3000米高处迁徙的实例。在以色列,小长尾鸠在5月中旬产卵;而在阿拉伯地区,3月至6月过程中会筑巢、产卵、并让雏鸟孵化。

【繁殖习性】
全年皆有繁殖记录,小长尾鸠在东非的干旱季节或雨季后期达到繁殖高峰。通常巢筑在低矮的灌木上,如金合欢或柽柳。繁殖场所位于0.5米到5米的高度之间,平均海拔3米,少数情况下甚至位于0.3米的高度或近地面处。巢通常由交织的小枝条、根须和藤蔓构成,内部铺设草。巢呈扁圆形,直径5.5-8.5厘米。每对小长尾鸠通常产下两枚蛋,有时也可产下1-3枚蛋。孵化期大约为13-16天,由雄鸟与雌鸟共同维护。雏鸟一般在16天后出巢。

【外型辨识】
小长尾鸠以小体型和突出的长尾结构而独树一帜。小长尾鸠拥有300度的视场,但仅有30度清晰可见,此外它们对低频率的声音特别敏感,能听到仅0.1赫兹的响声,从而提高其对潜在威胁的警觉性。

【保护状况】
小长尾鸠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2010年鸟类红色名录中被指定为无危(LC)级别。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这种鸟在以色列和阿拉伯的种群数量显著增加,活动范围得到了显著扩大。而马达加斯加则主要在较为北部、南部和西部地区可见,且逐渐向高原和东部地区扩散。

【地理分布】
小长尾鸠的分布十分广泛,在非洲中南部地区、阿拉伯半岛南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及马达加斯加群岛及其附近岛屿均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