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n-backed Chat-Tyrant
English name:Brown-backed Chat-Tyrant
Scientific name:Ochthoeca fumicolor
【简介】
褐背唧霸鹟是一种生活在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鸟类,特别分布在哥伦比亚西、东北部以及委内瑞拉西北部到玻利维亚中部等地。
【外形特征】
长14.5至16厘米,体重16至19克。具备扁平的头部。前额和眉纹为白色至赭黄色,眼后逐渐加深为温暖的棕色。背部为红褐色,臀部偏红棕色;翅膀暗灰或黑色,带有两对红褐色翼带,下翼带较明显;尾巴呈暗灰至黑色,外侧尾羽具有白色边缘。喉咙和下脸为灰色,下体为肉桂红棕色并带有淡黄色的尾下覆羽。虹膜深色,喙和腿皆为黑色。
雌性下方稍显苍白,幼鸟呈现更多暖色调,缺乏下巴的灰色。不同亚种可能存在胸部和眉纹的肉桂色调的差异。
【生活习性】
栖息于安第斯山脉高海拔区域的森林边缘及灌木丛中,分布高度2200至4200米,但偶尔会降至1800米,最高可达4400米。主要栖息地包括山地混交林、繁茂灌木丛和半湿润的Polylepis树林。该物种通常独居或伴侣相伴,占据各自的领地。其捕食方式涉及飞行至地面或空中抓食昆虫,偶尔悬停捕食。
【鸣叫特征】
发出尖锐的吱吱声和类似‘dewit’的叫声,通常由一对鸟以不规则的二重唱形式表现。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于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的安第斯山脉为2月至9月。在建造巢穴时,雌鸟挑选密集的藤蔓,于约1.5米高处构建一个深杯状结构,由苔藓和草构成,内部使用Puya纤维作内衬。巢的尺寸为直径12厘米,深8厘米,内杯宽5.5厘米,深4.5厘米。每一繁殖周期产卵2颗,卵色为白色且带有少量稀疏的红棕色及深棕色斑点,大小约为19.4-20.2毫米 × 15.1-15.7毫米。幼鸟出壳后通常继续留在巢内直到能够独立生活。
【外型辨识】
褐背唧霸鹟与相似的棕胸唧霸鹟区别在于肉桂色下体连续到腹部,不会形成一个突出的胸斑。相比O. pectoralis,其体色更加明亮,眉毛及胸部为红褐色,腹部中转淡黄色。
【保护状况】
根据IUCN 2009年的红色名录,褐背唧霸鹟列为无危物种(Least Concern,LC)。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在安第斯山脉地区的委内瑞拉(Trujillo、Mérida、N Táchira)、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北部至中部玻利维亚等地。自然保护区如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境内的国家公园,秘鲁北部的Río Abiseo国家公园,以及秘鲁南部和玻利维亚La Paz和Cochabamba省的国家公园内均可见该物种。